倪明:不忘初心 为民求乐

近日,在江苏省扬州市文化馆惠民小剧场内,四百多位观众欢聚一堂,连走道上都站满了人,小小的剧场成了欢乐的海洋,“再来一个,再来一个!”——这是刚刚成立的江苏省群众文化学会曲艺专业委员会的首场惠民演出,举办这场演出的召集人正是刚刚当选的江苏省群文学会曲艺专委会主任、相声表演艺术家倪明。

倪明:不忘初心 为民求乐

为民求乐是人生最大的欢喜

倪明感慨道:“今天这个场景太熟悉了,我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快40年了,在舞台上也说学逗唱了40年。不管年轻的时候在部队,还是这个年龄在单位,不管过去在基层,还是现在在省城,为民求乐是我们一贯的宗旨,也是不变的信念,每次演出看到父老乡亲脸上洋溢着的欢笑,我比什么都高兴。‘倪夏班’长期进行公益惠民演出,就是欢喜。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欢喜’,过去欢喜,现在依然欢喜。何况我受益于群众文化,得益于相声艺术,所以没有理由放弃。再说,我的弟子们也愿意抽出时间陪我一起做这件有意义的事情,我何乐而不为呢?”

倪明介绍,江苏虽然是个文化大省,也是戏曲、曲艺大省,但相声恰恰是江苏的一个弱势。尽管过去有不少专业演员,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职业演员几乎没有了,江苏的老百姓既没有观看北方相声的便利,也没有这样的欣赏习惯。“我们正好运用公益平台填补了这个空白,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给老百姓带来实惠,还培养了新人,锻炼了队伍,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我们的“师徒同乐汇”就这么一场一场演下来了,没想到,还挺受欢迎。”

倪明:不忘初心 为民求乐

用追求艺术的快乐激励自己

倪明出身在普通工人家庭,小学没有念完就随父母下放到农村,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岁月里度过了历经磨难的童年。与很多同龄人一样,高中毕业后没有上大学的机会,但非常幸运地走进了解放军的大熔炉,从此与曲艺结下了不懈之缘,很快成长为部队的文艺骨干。复员到地方后,由于填写招工表格时的小小失误,本应成为令人羡慕的地区汽车运输公司员工,却进了江淮动力机械厂,成为一名翻砂工。面对前途暗淡的工作,早在部队时就深埋心中的艺术种子却在贫瘠的土壤里顽强发芽。无论上班有多苦多累,下班有多远多忙,他都没有气馁,没有消沉,坚守一颗执着的心,让梦想吹响人生的集结号。

倪明把平时从报刊杂志收集、广播中听到和学来的快板、相声段子、生活灵感随时记在纸片上、手心里,甚至是父母扔掉的烟盒背面,并在心中反复吟诵,默记于心。

倪明介绍道:“那时候,我常年坚持在曙光熹微中吊嗓子、记台词,在晨风朝霞里背段子、找灵感,还不惜把牙缝里省下的钱将亲朋好友请到家里吃喝招待,请他们做观众、当老师,给自己的表演评头论足,甚至还借来别人心爱的服装登台表演。在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时,我用追求艺术的快乐激励自己,将快板中的经典片断与沉重的翻砂节奏相合拍。有时深更半夜走在下班的路上,当快要散架的身体与脑海中的某个段子节奏契合时,骑行中的一蹬一踩便有了置身舞台面对观众表演时的那份律动与精彩,自己心里感到很快乐!”

大家常说,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留着的。上世纪80年代初,江苏省举办农村小戏调演,倪明第一次表演的是反映工厂改革的小戏曲《张榜记》一炮打响,由此被作为特殊人才破格调进盐城文化馆。这一干就是40年。

坚决抵制低俗,弘扬社会正气

倪明介绍,“倪夏班”是夏文兰老师离开之后,为了纪念她起的名字。“事实上,我们常年在下农村、进校园、到部队、走边疆,乐此不彼地进行各种公益巡演1000多场。在长期的艺术探索中,我们以讴歌先进、传播大爱、鞭挞丑恶、激浊扬清的性格形成了我们这个团队独具个性的艺术观点,就是始终奉行‘学艺先做人’,我要求徒弟们也必须这样。我们先后免费举办多种形式的相声艺术培训班40多期,到全国各地的文化馆、部队、大专院校讲学授课100多次,传播正能量。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心中依然有一份梦想和追求。江苏省群文学会曲艺专委会的成立,一定会让江苏的群文曲艺事业登上一个新的台阶,也会成为众多优秀曲艺人才展示风采的舞台。我们一定坚持用丰盈自我的光彩去照亮他人,欢乐群众,普惠百姓。”(钱贺进 孙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