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网约护士"进行时:有疑惑和担忧 在观察中前进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确定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6省市开始试点。用户足不出户、护士上门护理的“网约护士”或称“滴滴打针”的模式受到许多人关注,目前市面上也已经出了近十款功能类似的软件平台。
“网约护士”平台目前的服务情况究竟如何?主要的用户群体有哪些?拥有正规资质的医疗机构对护士上门服务是否支持?社会资本进入的商业平台能否承担起相应的医疗责任和安全保障?
近日,本报记者实地体验了从用户下单到护士上门护理服务完成的全过程,从用户、护士和平台工作人员等角度进行了多方了解。目前,各方对于“网约护士”的试点推广看法不一,既期待满足社会不同群体的刚需,但也希望进一步规范市场和收费机制,做好护士安全、医疗质量等保障,并进行医保、分级诊疗的深入探索。
网约护士:观察着前行
“没办法,我的单太多了”。小余感叹道。记者随小余到黄埔区某小区为用户上门做PICC换药,而她刚从金沙洲为一位孕妇打完保胎针赶地铁过来。下午两点,她又要赶回越秀区的医院上班。一路上马不停蹄,小余只能边走边聊。
兴奋:越勤快收入越高?
小余常用的网约护士平台有“U护”“金牌护士”“医护到家”等四五个,日接单量多达五六单,甚至包括增城、顺德等较远地区的需求。作为某三甲医院肿瘤科的护士,她一周五天每天八小时在医院服务,这只是她休息时间的兼职。27岁的她尚未成家,勤快些还忙得过来。
2017年夏天,小余听说网约护士平台后开始兼职,以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开发的公益平台U护为主。该平台收费相对较低,单量不多,但客户下单的费用会全部转给护士。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护理专业的她很快通过了资质审核。“一般需要至少三到五年的护理经验。”她接到的需求以老年人和孕妇居多,主要是换药、压疮、打保胎针、更换胃管及尿管等基本护理。
只要是不太远的需求,小余都会接单。而像去增城来回四个多小时,客户一般会补助车费给她。“还是很划算的。保守估计,每个月收入能多三五千。”
和小余不同,小李下载了8个APP,主要靠其他商业平台按距离派发的抢单模式接单。目前,她在天河区某高端月子会所做护士,工作相对轻松。由于是12小时班制,每周她只需工作三个半日,剩下时间有空就可上网抢单。她从2008年开始做护士,本职是母婴护理,拥有催乳师证,但常见的基本护理也很熟练。她居住在白云区龙兴中路离地铁较远的地方,两年前加入网约平台后,为方便接单,有时就住在会所里。小李也跑得很勤,距离远且不是很专长的单转到她这里,一般都会接,一天最高时也有五六单。春节期间,她甚至赶到南沙区为人换药,来回共5个多小时。除了平台医药费,客户还给了个200元的红包,她特别开心。“做这个之后,有一份额外的收入,整个人的兴奋度高了,个人的存在感也更强了。”
但一个月下来,各个平台的提现加起来,小李通常只有一两千。“市场蛋糕很大,客户下单量越来越多,大家需要抢单,有些项目收费涨了几十块,但提成也多了。”她记得刚加入的时候,某平台只抽取客户交的一成费用,其余给到护士。两年下来,已经涨到三成,有些平台甚至会抽五成。试点推广后,她还打算考一个产后康复师证,回到老家梅州陪孩子成长,也可继续做网约护士。
疑惑:医疗风险如何规避?
虽然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但部分网约护士平台没有医疗机构为主体,这让两人对可能存在的医疗风险和纠纷处理有些担忧。
小余介绍说,有些平台对用户信息审核不到位,也不知道怎么评估,甚至只要有需求发布,不管传染病、皮肤病等什么都接。“有些客户接受护理服务后,甚至不知道是哪个医疗机构派来的,还以为是平台。他们不了解平台其实就相当于一个中介。”
她曾在某个平台上接到下单客户要求上门打消炎针甚至化疗药物的,而这些都没有正规医院开的单。“平台有医生监管的话是不会受理这些的,注册时会筛选适合上门护理的客户。一是不知道这种药的用途,不适用、打完反应很大怎么办?二是价格昂贵,万一不会用,用坏了怎么办?”小余和小李对接单十分谨慎,自行鉴别后还会打电话确认。
有次,一位阿叔因肾造管堵塞,平台接单后推荐小余去护理。但半小时过去了,问题还没有解决。“上门服务不了的话很麻烦。老人住很高楼层,家人不想让他去医院,再换个护士来也没办法解决,最后我只好让平台和家属协商送医院。”碰到这种情况,浪费了精力和时间不说,家属有时还会有意见。
另一次,有个病人前一天刚从医院出院,在平台上发了张照片,整个腹部都是肿瘤出血。她认为风险太高,不愿意去,但家属也不同意让患者回医院就诊。小余只好反馈回平台,最后由平台另派护士上门处理。关于这单的后续她并不清楚,但也隐隐担心。
她们都希望试点之后,各个平台能够加强医疗监管,从源头规避上门护理的风险。“有些平台并没有为护士考虑很多,真的出了事情会推到我们身上,所以要学会保护自己。”小李说。
担忧:护士安全如何保障?
尽管小余和小李目前服务的客户都是很配合、好沟通的,但经常上门护理,她们认为最大的隐患是护士的安全问题,尤其是夜间护理。“超过八点钟都会特别注意,虽然平台会看到定位,但还是会跟我的同学和朋友说下我在什么位置,尽可能早点去,做完之后就尽快出来。”小余说。
她曾晚上八九点需要到番禺区上门为一位60多岁的阿叔做膀胱灌注。“刚开始比较担忧,出发前一个小时通过电话再次确认情况,定位也一直开着方便联系平台。”去到家里后,她发现老人小孩一大家子都在,比较热情,按照操作标准做完就顺利离开了。随后上传的护理记录对她也是种保障。
而小李回忆第一次夜间护理接单,进客户家门前,还特意让朋友在半小时后打个电话给她。接触多了,慢慢她的胆子就大了,甚至由此为独自在家的宝妈做过整晚的幼儿护理,住在客户家里。但独身在家的老人,小李表示“肯定不会接”。“没有家属在家作证的话,万一处理完等家属回来这段时间出现什么问题,很难说清楚。”
有些事情是下单后临时有变,护士没法提前做准备。小李碰到过客户下单一项需求,但到了后又要求增加另一项或者降低价格。“这对我们来说比较难。我觉得需要跟平台讲下。就坐在那里,看平台怎么处理。真的很难缠的话,只能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