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扮演多重时代角色

本报记者 赵建中 刘菲菲

虽然并非“一带一路”沿线的“丝路”城市,但天津的地理位置、港口优势和高“含金量”的自贸区创新却让其与“一带一路”建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紧跟“一带一路” 津企势不可挡

“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两国的标志性项目,备受关注,迫切需要中资企业赴巴投资建设。万贝科技发展(天津)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刚福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一带一路”中国海外服务中心首个海外服务分中心将在巴基斯坦拉合尔市设立。拉合尔市是巴基斯坦的第二大城市,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城市。作为以企业为主导的多边协调机制平台,该海外服务中心以尊重当地文化,融入当地生产生活方式为基础,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提供多元化服务。

张刚福仅仅是天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发展众多企业家代表之一。作为中国北方城市中的重要一极,天津占据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自贸区这三重优势,创新开放、“走出去”与世界融合是津门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去年,天津出台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和国际产能合作实施方案,与沿线国家合作交流不断扩大、深化。开展了钢铁、化工等优质产能向巴基斯坦转移相关工作,有序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国际道路货运开通试运营,加大了出入境货运航线引进力度,天津机场新增加密出入境定期货运航线7条。开工建设了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拓展区,聚龙农业产业合作区被认定为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

天津将发挥好中蒙俄经济走廊东部起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的作用,打造中欧集装箱班列品牌,巩固开拓东盟等传统市场,推进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建设,依托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清真产业园,拓展与中东地区的贸易往来。

自贸区是“一带一路”支点上的对外窗口

“要用国际视野和颠覆性思维谋划天津自贸区建设,不要囿于小格局、小动作、小利益,要积极推进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在自贸区内先行先试,通过压力测试、风险测试,取得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近日,天津自贸区迎来挂牌成立两周年,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主持召开天津自贸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表示,自贸区是体制机制创新、制度创新高地,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试验田,要以企业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判标准,让企业、市场主体获得改革红利。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布局一个自贸区,带动京津冀乃至整个北方的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叠加,为天津赋予了多重时代角色

“天津自贸区建设应放到更高的国家战略上来看,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到‘一带一路’建设,应跳出天津看天津自贸区,通过天津自贸区平台把北方连接起来从而联动发展。”天津市副市长阎庆民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天津自贸区应运而生,而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离不开水运和口岸的发展,因此,天津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动城市,在融入 “一带一路”建设中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海关、港口等实施的多项京津冀区域便利化改革,通过天津支撑起了京津冀及“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国家的贸易便利化通道。其中,天津实施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天津企业通过首都机场进出口货物的通关时间节约8小时,途中运费降低30%;北京、河北企业通过天津海港口岸进出口货物通关时间缩短3天,通关成本减少近30%。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港口运输优势使得天津抢占了经济发展的高地。目前,天津港在内陆的石家庄、包头、银川、西安等地共建设了23个内陆无水港,覆盖10个省区市,基本完成内陆无水港网络布局,全港70%左右的货物吞吐量来自内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已成为天津港海上航线网络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天津港对中国形成南北互动、东西相联的深度开放新格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天津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动器,打通了港口动脉,以自贸区为基础建立的金融改革制度,不仅辐射带动了京津冀产业发展,改革红利更延伸到“一带一路”沿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