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注定是钢铁行业不平凡的一年,供给侧改革成效显着、1.2亿吨地条钢全面取缔、产能利用率回归80%以上、需求端持续缓增、钢材价格霸气冲高、行业业绩合理回归、多数钢企第三季度业绩高过上半年、北方冬季限产进行顺利等等,可谓是"喜报"不断。
至于刚刚拉开序幕的2018,或许,钢铁的辉煌仍将继续被谱写...
▌一 、钢铁2018:咬定青山不放松
先说说供给端。可以说,2017年钢铁的牛市,大部分功劳来自供给端的收缩。但由于2016、2017年行业去产能力度大,未来三年,距离去产能任务仅剩3500万吨。不过,这也并不阻碍今年钢铁供给的继续紧缩。
首先,2017年,随着钢价的高涨,钢材盈利情况可观,在高利润的驱使下,钢厂生产热情高,合规钢企基本都开足马力生产,全国月度的日均粗钢产量创下近年来的新高(6月份为244.10万吨)。对于在产的产能而言,这已经是产量的极限水平,今年大概率不会再有增量。
其次,当前钢铁行业正处于脱贫解困初期,经营利润刚刚恢复,行业负债水平仍较高,2018年依然严禁净新增产能。即使进行"以旧换新"的产能置换,也是减量置换。例如,在京津翼、长三角、珠三角等环境敏感的地区,置换比例不得低于1:1.25。并且,对于之前产能置换范围不清晰、比例要求不明确等问题,1月8日工信部也已经发布了新的方案,产能限制升级。
最后,市场对于供给端的不确定性,很大程度是来自于对新增电弧炉产能替补中频炉的担忧。然而综合看来,中频炉改电弧炉,也并不是很随意的事情(参考上图具体政策),需要有电弧炉指标。
假设,约1.8亿吨的中频炉"地条钢"产能中,30%拥有指标,产能利用率达到60%,且30%在去年上半年已经陆续复产,即使考虑到今年其余电弧炉产能全部释放,日均粗钢产量的增量也仅有6万多吨。
总的来说,当前在产的产量已是最大,而去产能仍将继续,新增产能也遭到严格控制,环保因素对行业供给侧的影响,是中长期都会存在的。2018年,钢铁行业供给端概率上继续略微收紧。
再来说说需求端。钢价守卫战中,如果供给是矛的话,需求就是盾了。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经济增长呈"L"型趋势。在经历2015年的急速下滑后,现在已经进入底部的盘整阶段,GDP每年保持6.5%左右的稳定增长。在此基础下,钢材的需求基本是保持着缓增的节奏(2017年增速约0.82%),虽然基本难以出现大幅扩张的情况,但稳定也限制了钢价的下行空间。
至于成本,铁矿石,是产钢最主要的原材料。而全球的铁矿石供给量逐年上升,已经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铁矿石过剩的中长期格局基本确定,国内铁矿石港口库存不断堆积。今年,全球前四大矿山还新增了6500万吨产能。近几年,从四大矿山的铁矿石发货量来看,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而2018,依然处在四大矿山的放量周期,预计至少再增产4千万吨,供给端产量将持续增长,又没有强大的需求支撑,铁矿石价格仍将疲软。
纵观全年的平均钢价,受限于需求端增速的滑落,上升空间略有局限。但是,受益于低库存以及收紧的供给,钢价的下跌空间也有有限。总的来说,今年钢铁行业的平均盈利水平,跟去年应该相当。
▌二 、钢铁新核心:去杠杆+集中度
既然钢铁的景气度在今年依然可以保持,那么,有没有可以"划重点"的标的呢?答案是,有!
2016年,在工信部印发的《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中,粗钢产能被指出,到2020年,需减少1亿-1.5亿吨。而根据数据,钢铁行业2016年去了6500万吨,2017年去了5000万吨,也就是说,距离1.5亿吨产能的最终目标,仅剩3500万吨,且时限是三年,基本去产能上已经没有太大的压力。
1月8日,工信部最新公布了《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对原有的产能置换规则进行了修订,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继续推进的标志。
而随着钢铁行业去产能基本完成,盈利逐渐好转,按照中央工作经济会议发布的"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再参考国外成功供给侧改革经验,今年供给侧改革的重心基本将转移至"去杠杆"以及提高行业的集中度。
从上图可以看出,钢铁行业近十几年的平均杠杆都在逐年稳步上升,于2008年突破60%的大关后,2014-2016年平均已经高达69.6%。而2001-2007年,行业的杠杆则一直维持在60%以下的健康水平。政府当前的目标,也就是在2-4年让钢铁行业的杠杆率重回60%以下。
并列于杠杆过高,行业的另一个问题就是集中度过低。根据2016年各家钢企的粗钢产量来计算,排名前十的钢企总产量仅仅占到36%。而2016年,国资委同发改委、工信部向国务院提交过关于钢铁行业的设计方案,方案中指明,到2025年,中国钢铁产业60-70%的产量将集中在10家左右的大集团内,其中包括8000万吨级的钢铁集团3-4家、4000万吨级的钢铁集团6-8家。
根据钢铁行业接下来的这两大逻辑线索,小编发现,扎根在大东北的鞍钢股份(0347.HK),很有可能是即将有"大动作"的一家钢企标的。
鞍钢股份,拥有集团全部焦化、烧结、炼钢、轧钢等整套现代化钢铁生产工艺流程及相关配套设施,并拥有了与之配套的能源动力系统,实现了钢铁生产工艺流程的完整性、系统性。公司于1997年分别于港交所及深交所挂牌上市。
至于为什么说鞍钢股份会有"大动作"的可能性很大,则有以下四个原因。
1)央企身份
鞍钢股份的母公司,鞍钢集团,始建于1916年,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和"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所以说,鞍钢股份拥有央企的身份,这也是其有可能进行混改或者兼并重组等"大动作"的前提条件。
2)低杠杆
前两年钢铁行业的供给侧,主要任务在于去产能以及提高行业集中度,进入2018年,供给侧改革的工作重心转为去杠杆及提高集中度。而对于鞍钢股份来说,它本身的低杠杆水平,等于是率先具备了行业兼并重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