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早盘,随着大盘的一波下挫,中弘股份股价一度跌破1元面值。回溯在2018年2月之前的近12年间,哪怕是在发生国际金融危机的2008年,A股也鲜有发生“破面”的情形,但今年以来,市场上已经两度出现“破面”。
近十多年“破面”极为罕见
相比发行价、每股净资产、定增价、大股东增持价、员工持股价等等所谓的股价“底部”,面值可谓A股的“终极底部”。
所谓面值即上市公司所发行的股票上标明的票面金额。据Wind资讯统计,在目前全市场3500多只A股中,只有紫金矿业、洛阳钼业2只A股的面值低于1元(分别为0.1元、0.2元),其余所有A股的面值均为1元。
面值之所以被不少投资人认为是“终极底部”,除了其1元的极限价格外,另一大原因是在A股历史上发生“破面”的概率很低。就连去年退市的2只A股欣泰电气和新都酒店,在其经历连续跌停的退市整理期的最后交易日也没有跌破1元面值。
实际上,在2018年2月之前的近12年内,A股基本没有“破面”的情形发生,哪怕是在发生国际金融危机的2008年,唯一的例外是2014年6月5日退市的长航油运,该公司退市时的股价为0.83元/股,跌破面值。
而在2008年以前,“破面”的情形则并不算太罕见。据Wind资讯统计,截止目前,A股历史上因为连续三年以上亏损和其他不符合挂牌等原因被强制退市的A股有51只,在退市时股价跌破面值的有14只,不过这14只退市A股的退市时间集中在2005年-2007年。
A股难现“仙股”频出
截止今日收盘,除了一度跌破面值的中弘股份,还有几只A股的股价徘徊在“破面”边缘,例如最新收盘价为1.07元的ST锐电。据Wind资讯统计,目前市场上总共有27只“1元股”。
每当市场出现阶段性大幅调整之际,总有部分投资人担忧A股未来可能出现“仙股化”。据Wind资讯显示,截止今日收盘,港股市场股价低于1港元的个股多达1045只,占全部港股的近一半,其中股价低于0.1港元的个股有142只。
对此,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向火山君(微信公众号:huoshan5188)表示,港股之所以“仙股”频现,是因为港股没有固定的面值,这与A股有本质的不同;尽管不排除接下来可能出现更多的“1元股”,但A股未来出现“仙股化”的可能性应该不高。数据显示,目前港股中每股面值最高的情形可达5港元,而最低的情形只有区区0.01港元。
不过他也指出,今年来A股跌破面值无人敢抢,这已不同于过去。反观在海外主流市场,当股价连续30天低于1美元时甚至会面临被强行退市的危险,“低价股是股民用脚投票的结果,这反映了市场理性的回归,也是投资人趋于成熟的体现。”
火山君注意到,从A股历史上看,“破面”的情形十分罕见,但在跌破面值的情况集中出现的时候,反而通常是市场出现中长期底部的特征之一。
据统计,2005年三季度是A股有史以来“破面”的最高峰,包括已经退市的A股在内,当时曾一度共有15只A股跌破面值。而从市场表现来看,2005年三季度沪指总体在1000点-1200点的低位区间做窄幅整理,之后2年多的走势证明,这段时间正是A股的历史大底。
在1996年5月-8月,先后有2只A股跌破面值。不过从之后5年的长区间来看,1996年5月-8月绝对是市场的底部区域。
2014年6月5日退市的长航油运,在退市前的一个多月内股价持续在面值以下运行。从市场走势来看,2014年4月-6月,沪指在2000点一带的阶段性底部运行,之后1年沪指最高涨幅超150%。
今年2月1日,*ST海润成为近12年来首只盘中跌破面值的A股,截止公司2月6日停牌之前,其最低价曾探至0.87元/股。当时沪指正经历了一轮快速下跌,不过之后不久市场便迎来一轮为期1个月的反弹。
另外,除了那些最终被退市的A股外,上述17只曾经“破面”的A股目前的股价都大幅超越其面值,而从历史走势来看,这些个股“破面”的时间均较为短暂。
(责任编辑:赵艳萍 HF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