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原市长王鸿举称辞职有三个原因

重庆原市长王鸿举称辞职有三个原因

11月30日,全市干部大会上,王鸿举与黄奇帆握手相拥。


  12月3日,王鸿举在重庆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辞去重庆市长职务。继3天前中共中央宣布其不再担任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后,这位担任重庆市长七年之久的本土市长,正式宣布告别重庆政坛。在10月30日召开的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中央组织部部务委员王秦丰宣布了中央决定,并评价王鸿举识大体,顾大局,执政重庆期间做出了重要贡献。

  华龙网讯 (记者 宋岩)在重庆担任了7年的“父母官”后,12月3日,在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王鸿举正式辞去了市长职务。 

  此次会议决定任命黄奇帆为代理市长。 

  在此次会议上,王鸿举宣读了辞职报告并讲话,前后大约10分钟时间,其间,王鸿举三次鞠躬,会场上响起了四次掌声。 

  自己宣读辞职报告 

  12月3日下午3点10分,王鸿举来到了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室。一到会议室,王鸿举就分别向坐在主席台上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光国和各位副主任、向出席会议的全体人大常委会委员鞠躬致意。 

  现场响起第一次掌声。 

  在宣读完辞职报告以后,王鸿举解释,在辞去人大任命的职务时,本人是否一定要到场宣读辞职报告,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 

  但是,自己之所以要到场宣读辞职报告,主要因为市政府是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我到市人大来提出辞职报告,既是要表示对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我工作支持的感谢,同时也是对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表示我的尊重。 

  我现在辞职有三个原因 

  在重庆担任了7年的“父母官”,此时提出辞职,王鸿举说有3个理由。 

  一是年龄大了,这是自然规律。据了解,王鸿举今年已经64岁;二是在经济危机面前重庆经济已经开始复苏,现在时机好;三是重庆有这方面的干部。 

  参加此次会议的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周勇说,王鸿举历来讲话简练,那天仍然如此。“辞职报告讲得情真意切,很动感情。”讲完后,王鸿举再向大家深鞠一躬。全体常委会组成人员对他报以第二次热烈的掌声。 

  提前辞职显示高风亮节 

  王鸿举讲完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光国表示,直辖12年来,鸿举同志当过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市长,先后和三位市委书记搭班子,几乎参与了直辖以来重庆市的全部重大决策,对我们这座城市的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说,“作为党的高级干部,鸿举同志胸怀宽广,高风亮节。”按照规定,正部级干部任职年龄为65岁,鸿举还有一年才到。但是,他多次向中央提出要提前退出领导岗位,并且推荐了接替的人选。 

  陈光国说,现在他不再担任市长职务,但我们对鸿举同志表示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这时,大厅里第三次响起热烈的持续的掌声。在掌声中,王鸿举向大家第三次鞠躬,然后离开会场。 

  分组审议之后召开第二次大会,全体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投票通过了接受王鸿举辞去市长职务请求的决定,通过了提请决定黄奇帆为代理市长的议案。这时,会议厅里响起了第四次掌声,这热烈的掌声,为刚刚辞去市长职务的王鸿举也同时送给新上任的黄奇帆代理市长。 

  至此,王鸿举正式告别重庆政坛,结束了其7年时间的市长生涯。 

  记者手记》》 

  记者多次接触老市长,他没架子 

  作为跑市政府的记者,记者是多次和老市长王鸿举“亲密接触”,最深刻的感触是,平易近人,没有架子。 

  而其中最深刻的有三次,其中两次在北京,一次在万州。 

  第1次:市长和我说买菜 

  至今还清楚的记得,第一次采访王市长,是在2007年的全国两会上。他刚刚参加完分组讨论,记者斗胆上前,希望能专访他。他笑呵呵的爽快的答应了,拉着我进了他的房间,让记者坐在他身边,和记者摆谈起了“买菜经”。 

  他也喜欢去菜市场,他告诉记者,“到菜市场,我才知道菜贵不贵,老百姓吃得好不好。” 

  看老市长如此平易近人,记者之前有点忐忑的心落了地。那次采访,临走之前,他拍着记者肩膀说:“你要把全国两会传递出来的好消息,第一时间多报告给重庆市民。” 

  第2次:市长喊我小家伙 

  第2次采访,是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地点依然在北京。 

  这次约王市长采访,是在驻地宾馆——西直门宾馆的餐厅内,他正在吃晚饭。面对记者,他依然一副笑容,没有拒绝。“这两天有点忙,忙过了再约。” 

  但没想到的是,半个小时时间,王市长的秘书就打电话过来,说王市长现在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走进他的房间,他指着记者:“这次本来没打算接受记者采访的,但是你这个小家伙非要扭到我。” 

  神情温暖而慈祥。在这次采访时,他给记者“算账”:此次总理报告给重庆带来了哪些好处;他给记者展望重庆未来:中央为重庆装上了大功率引擎,重庆崛起,正当时。 

  第3次:他为孙女放生螃蟹 

  第3次采访,是在万州举行的一次放流活动上。 

  当时,站在万州的长江边上,他拿出了一个小玻璃瓶,玻璃瓶里,装着一只小螃蟹。 

  他告诉记者,小螃蟹是小孙女托自己带到万州,进行放生的。“我教小孙女从小就要热爱环保。” 

  说这话时,他脸上,洋溢的是疼爱之情。记者 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