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开创新天地

今年全国两会开幕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十九届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及第一批创新示范区建设名单。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扎扎实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

军民融合近年来为何备受关注?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现状如何?军民融合要实现深度发展,还需破除哪些障碍?围绕这些问题,我们近日走访了军民融合相关主管部门、企业及地方。

近年来,有关军民融合发展的制度政策接连出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军民融合发展呈现整体推进、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要“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为什么新时代要“更加注重军民融合”?

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龙红山分析说,军民融合发展,就是国家按照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紧密相关性,统一富国和强军两大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统合经济和国防两种实力,将有限的社会资源转化为双向互动的生产力和战斗力,做到一份投入、两份收益。“核心要义是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使二者相互促进、互通共融、相互支撑;根本目的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现阶段提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既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也是谋求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必然选择。”龙红山表示,当前我国军民融合还面临思想认识跟不上、运行机制亟待完善、资源统筹共享不够、政策制度相对滞后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他认为,惟有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才能更好地凝聚国家整体力量,形成中央、地方、军队、企业、社会各方协同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良性发展格局。

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很多民营企业迅速崛起,掌握了一大批先进技术、人才和成果,其中许多都是国防科技工业迫切需要的。而国防科技工业多年积累的先进技术与成果,也已经应用于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深度’意味着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国防和军队建设可以从经济社会发展中获得更加深厚的物质支撑和发展后劲,经济建设也能从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获得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和科技支持。”龙红山说。

“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还是引领国家由大到强的长远谋划。”龙红山表示,从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来看,军民融合、军民通用技术已成大势所趋,我们要缩短与世界军工强国的代差,并跑甚至领跑,必须学习先进模式,统筹配置军民两大体系资源,使经济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实现效益最大化。

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现状如何?

龙红山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呈现整体推进、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重点领域融合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特别是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积极吸纳全社会优势资源。目前,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中,民口企业占到总数的2/3以上,其中优势民营企业占比接近一半;‘民参军’企业承担任务的领域和层次也不断拓展,部分民营企业已经开始承担总体和分系统任务,一些民营企业在微小型、无人系统和微纳米等前沿关键技术领域逐步发挥重要作用。”

军工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取得新实效。据了解,目前军工集团公司军民品产值比例基本保持在3:7,其中军工高技术产业在民品产值中的占比逐步提升到50%以上,“四民”(民用航天、民用飞机、民用核能和高技术船舶)产业持续发展,卫星导航和遥感应用、海洋工程和科考装备、网络信息安全、智慧城市等军工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为国民经济稳增长、调结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此外,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上,成效已逐步显现。“这突出体现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方面,像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分专项、核高基等项目,都是集聚了军工集团、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军地优势科研力量取得的重大成果。”龙红山告诉记者,军地各类主体协同创新的模式更加多样,在海洋、网络、空天等事关国防安全的战略新兴领域,初步实现了军民融合重点任务联合攻关;在基础科技领域,军地各方联合开展协同创新,在太赫兹、量子、激光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