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中心城市带动、区域分工不足乃至出现非良性竞争、一体化软硬件条件有待完善、产业发展与环保协调发展等一系列难题,是北部湾城市群建设正在面临的重重考验。
(广西在资金、研发、人才、体制机制方面还存在短板。要解决这个问题,广西内部抱团之外,应向东发展,推进两广经济的一体化,接受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辐射带动。图/视觉中国)
《财经》记者 焦建/文 苏琦/编辑
与正在编制规划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相比,有条件亦希望与之“无缝接壤”的北部湾城市群规划,已先行了一步。从年初开始,已通过多种方式推动多年的北部湾地区一体化概念,正在因“一带一路”、“中国—东盟合作”等国家战略规划的深入实施不断迎来利好:
先是在年初,相关各方期待已久的《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及至4月下旬,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广西考察调研,在对北海铁山港进行考察时指出:该港是北部湾经济区一个重要依托。要建设好北部湾港口,打造好向海经济。“北海具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底蕴,我们现在要写好新世纪海上丝路新篇章。”习近平指出。
对于北部湾城市群的建设而言,蓝图已然绘就,愿景亦十分美好,但囿于一系列先天不足及后天因素的制约,仍处于培育发展阶段,无论经济总量还是发展水平都还有很大潜力的各个城市是否能克服“缺乏中心城市带动、区域分工不足乃至出现非良性竞争、一体化软硬件条件有待完善、产业发展与环保协调发展”等难题、如期实现《规划》目标,仍有待于各地各级主政者及产业、学界等相关人士共同发挥智慧,携手攻坚克难。
一体化昨与今
作为中国“向海经济”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北部湾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高生物量海区之一,是中国传统渔区,石油、天然气、矿产及旅游等资源丰富;地处环太平洋航道旁,各港口都可方便连接东南亚、非洲等地。其核心经济区包含“两国四方”,即广西沿海、广东雷州半岛、海南西部和越南北部沿海,可谓“一湾连多国,状如唇齿依”。
“钦州位于东京湾(北部湾旧称)之顶,中国海岸之最南端。此城在广州即南方大港之西四百英里。凡在钦州以西之地,将择此港以出于海,则比经广州可减四百英里。”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就在其《建国方略》中提出,作为天然的不冻良港,这里有机会成为东亚第一大港。
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中越局势趋缓,北部湾发展被广西列入重点探讨问题,零星合作亦随之展开:1978年-1983年,环北部湾区内各方有了一些小范围和单项目的合作;1984年-1991年,以西南四省五方(后改为五省区七方)经济协调会成立为标志,各方合作开始拓展到联合改善交通和共建出海大通道等。
“在当时还没有高铁建设的前提下,云南、贵州、重庆等地的进出口物资,不好走陆路,需要有一个出海口;在‘跳出广西看广西’思路引导下,我们提出了向海找突破口,而非向桂西北革命老区重点发展。有老同志骂我们忘本,但我们考虑的核心是如何面向未来、面向海洋发展。”曾参与这一阶段广西一系列规划的一位相关人士对《财经》记者回忆称。
1988年,广西社科院的一位学者,则在《从历史走向未来:北部湾经济圈构想及其依据》一文中,较早提出了“北部湾经济圈”概念。
上世纪90年代起,因中国改革开放形势不断变化,也借助1992年中央提出“把广西建设成为西南地区出海大通道”的契机,地处北部湾沿海的北海、钦州、防城港先后成立并形成“一分为三”格局(1984年,北海市被列为沿海开发城市;1993年,防城港市成立;1994年,钦州市成立),投资大量涌入城市开发和港口建设等领域。各自为政、重复投资及“房地产热”等现象随之出现。
这股热潮散去后,在北海遗留下了大量的空置房及巨额债务,成为当地发展的沉重包袱。今年5月《财经》记者到北海采访时,在多条街道边仍见到不少遗留至今,砖块因长年裸露在外已呈灰暗色、仅能勉强居住的各式楼房。它们在早年间种植、如今树冠已茂盛如茵的道旁树映衬下,显出一种别样的城市景致。
既为根治一系列乱象,又为加强协作及加速对北部湾的开发,1995年左右,广西开始将南宁与上述三地统一规划,提出了“南北钦防经济区”概念;另一方面,从1997年底开始,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的一位负责人也带领专家组,开始系统论证成立北部湾经济合作组织的可行性。
在不同主体推动下,中国国内的北部湾经济合作逐渐形成了至少两条路径:
其中一条,是由广西着力推动的由上述“南北钦防经济区”作为主体构建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概念。“通过一系列倡议及规划,在有意或者无意间,广西成了北部湾开发的代言人。”上述规划人士称。这一经济区的简略形成过程如下:
2002年,《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订,广西着手规划“环北部湾经济圈”,包含中国广东、广西、海南三省以及越南的部分省份;2004年,中国和越南达成构建“两廊一圈”的共识,“一圈”就是“环北部湾经济圈”。
2005年,广西代表团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关于请求国家支持加快推进构建环北部湾经济合作圈的议案》,要求国家将这一经济圈纳入国家总体战略;次年3月,广西成立北部湾(广西)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简称“湾办”。它属于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派出机构,由自治区一位副主席担任管委会主任,负责对经济区统一规划、开发建设与管理。
此时,广西针对北部湾的开放开发提议,并未被提升为“国际概念”。但受广西内外一系列因素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内涵,开始向“国际性”领域延伸:2006年,广西在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提出“泛北合作”概念,除广东、广西、海南,还将“环北部湾经济圈”向所有的海上东盟国家拓展,即涵盖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国。
在获得一系列支持下,广西的相关规划于2007年5月上报,强调国际性和对外辐射;在初步方案被否定并修订后,同年11月,广西提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6-2020)》;次年1月,国务院批准该项规划。
以此为标志,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概念基本成型,涵盖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个城市所辖行政区域,外加附近崇左和玉林的交通物流体系,俗称“4+2”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