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航拍中国最南端规模最大的渔港——三亚市崖州中心渔港。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文\海南日报记者 于伟慧
编者按:
在我们的“蔚蓝海岸·行走渔港”系列报道中,把三亚和乐东的渔港,归为南部渔港。在海南东南西北的渔港之中,南部渔港也有着自己的特色。
三亚崖州中心渔港,是目前海南岛最年轻的渔港,也是综合功能性最为丰富和完善的渔港。
三亚西岛渔港,是海南近岸海岛中拥有的最有特色的渔港,是一个拥有四百年历史的渔港。
乐东黎族自治县境内有两个渔港,莺歌海渔港近年经过改造扩建,结束了莺歌海多年没有渔港的历史;岭头渔港,也是在一个传统渔港基础上改建扩建的渔港,扩建后的渔港功能更加完善。
渔船停泊在三亚崖州中心渔港内。 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本期“琼南篇”将走进这四座渔港,探寻它们的历史、文化、功能以及海鲜特点。
在海南,每一座渔港,都有它的历史,也都有它的故事。澄迈的东水港,记录着东坡乘船上岸的情景;海口东寨港,见证了琼北地震的巨变;文昌铺前港,守望着华侨远走他乡的身影;琼海潭门港,讲述着更路簿的传奇。
在三亚宁远河之侧,崖州湾之滨的崖州中心渔港,是海南最年轻的渔港,也是中国最南端规模最大的渔港。
宁远河畔的年轻渔港
如果你驾车走海南西线高速,当离开三亚市40多公里时,会在高速路上看见一条美丽的河流穿高速而过,静静地流淌,这便是崖州的母亲河——宁远河。
正如长江、黄河,几千年来都是生活、文学、艺术里最富蕴藉的名词,有了它们,就有了历史的厚重。宁远河在崖州地区的地位大抵等同于此。
宁远河是琼南最长的河流,也是海南岛的第四大河,与许多河流一样,它造就了两岸民众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家园。而如今,崖城中心渔港,就坐落在宁远河之滨。
之所以说崖州中心渔港是海南最年轻的渔港,是因为三亚2005年决定实行“三港分离”,次年决定建设凤凰岛客运码头、南山货运码头和崖州中心渔港替代三亚港。2016年8月正式开港的崖州中心渔港是中国最南端的国家级中心渔港,承接了三亚港的渔业功能。
走进中心渔港,你会发现它的年轻魅力所在。渔港除了码头、港池疏浚、防波堤等主体工程之外,还有水产品交易中心、冷藏加工区、渔港综合楼、供水供冰供油区等生产配套设施;还有污水处理站、消防站和海鲜排档等等。
据中心渔港管理方负责人介绍,作为离南海渔场最近的国家中心渔港,规模大、设施全的崖州港是南海渔场作业船舶停泊、避风、卸鱼、补给最便捷的基地之一。截至2018年9月底,该港累计进港交易渔船约2万多艘次,卸鱼量约9万吨,记录到的日最高卸鱼量达1016吨。高峰期,860余艘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小渔船在港停靠。
便利的渔货中转站
金秋10月,正是收获的好季节。
在码头边上,一艘艘靠岸的大船停泊之后,新鲜的渔货从船上卸下来。一筐筐的青花蟹、红花蟹,一篓篓的鲍鱼、马蹄螺、牛眼螺,鱼类更是种类繁多:石斑鱼、刀鱼、带鱼、青衣鱼、金线鱼、海狼鱼、海鳗,金鲳鱼、白鲳鱼等,船上的老板已经把鱼分类好,岸上的渔贩则根据自己的需要,各取所需。
在水产品交易中心一楼,渔货商铺老板林福祥在指挥工人打包刚收上来的渔货。“今天收了将近一千斤,有老虎鱼、东星斑、金线鱼、金枪鱼等。”林福祥说,他的渔货主要发往广东、福建等市场。
和林祥福不一样,渔婆邓秀香做的是本地生意,儿子小陈给她开车,她从中心渔港批发的各类海鲜,都送到三亚各个酒店、饭店,这些海鲜源源不断地供应到餐桌之上,满足本地市民与游客的胃口。
邓秀香说,中心渔港开放之后,来批发渔货太方便了,虽然离市区有点远,但是渔港面积大,不堵车,不像在老渔港,繁忙的时候大车小车都进不去,有时还要雇人把渔货从码头挑出来,现在车子直接开到码头边,海鲜下船就上车,下车就上餐桌,毕竟在三亚做海鲜的买卖,保持新鲜很重要的。
在渔港内,除了渔民、渔商、渔贩,许多市民和游客也到这里来购买海鲜。
尽管“丝路之塔”还没正式开放旅游,但已有不少客人慕名而来。登上“丝路之塔”顶楼观光大厅,崖州湾全貌尽收眼底。正南面,是疏浚港池纳泥堆积而来的人工岛;两侧海岸线,树绿沙黄海蓝,海浪卷起条条白线,缓缓涌向陆地。不时进出港的渔船点缀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热带渔港景象美不胜收。
“丝路之塔”105米的“身高”无声地彰显着灯塔和它所在的三亚崖州中心渔港的特别之处——不止为“渔”,还为“游”。事实上,崖州中心渔港正是为旅游城市三亚的城市升级而兴建,也承载着发展特色渔业旅游,丰富三亚旅游市场的使命。
三亚港沧桑蜕变
讲到崖州中心渔港,不得不讲到三亚港。
三亚,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国内外著名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港口和码头,是它成长与发展的脉络。在崖州中心渔港建成之前,三亚港承担着中心渔港所有的职责。如今的三亚港已经不再承担渔业职责,蜕变成旅游综合港口。
曾几何时,三亚港是海南岛南端最主要的港口,古称临川港,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盐渔港,宋元时期成为琼岛南部重要通商港口,通航贸易频繁;明代辟为海外“番国”贡船寄泊港后,更具有特殊的港口功能,成为接纳贡船、护送朝贡方物进京的寄泊中转港,在天涯一方见证了海外朝贡贸易的精彩。
曾任崖县文化局局长的蔡明康,曾著文考据民国时期三亚港商业街以前也是骑楼林立,商贸繁荣一时。商业街两旁招牌林立,广州、上海流行的香烟、服饰以及时髦商品,在三亚港商业街都能找到。其中“永源昌酒楼”“王兴昌酒店”和“琼茂安山货店”均为海南商人所设。
以渔港、货港为主,兼具客运功能,在漫长的岁月里,三亚港默默承担着海南南部地区水运枢纽的重任,无问西东,包容沧桑。
“一年到头,天天都有全国各地的渔船货轮开进三亚港,这么小的三亚港被挤得满满当当,遇到避风期,东西两河的河道里也都挤满了船,小一些的渔船,通过三亚大桥和潮见桥桥洞,在河道里排到市五中附近。”一位老渔民回忆起昔日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