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东莞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召开:虎门二桥5月1日前建成通车

2019年东莞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召开:虎门二桥5月1日前建成通车

今年完成54个交通拥堵点综合整治

昨日上午,2019年东莞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召开,总结2018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研究部署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郭向阳出席会议。

会上,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利民汇报了去年我市交通运输工作情况,并部署了今年重点工作。据介绍,2018年,全市公路水路建设共完成投资50.92亿元,完成全年投资计划128.4%。今年我市将继续开展精准治堵,推动智慧交通建设,着力强化交通枢纽功能,主动对接高铁、城际轨道、高速公路、地方路网的规划建设,构建“内畅外联”的路网系统,打造对接湾区主要城市的“1小时交通圈”。

郭向阳指出,去年我市交通运输工作特别是在治理城市拥堵问题上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我市综合交通体系仍不完善。他强调,交通在提升城市品质中具有独特的重要性,交通设施、交通秩序、交通服务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城市品质,人们对一个城市的第一印象就是交通综合形象。交通各项工作担子重、责任大,各部门、镇街(园区)始终要保持清醒认识,从大局出发,加强沟通协调,确保规划合理,做到“担当、改革、勤政、廉政”,以主动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以改革的思维和手段,做到勤政廉政,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同将制约交通发展的各项难题逐一解决好,为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作出交通贡献。

热点聚焦

开展精准治堵实行“一点一策”

重点解决学校周边、重点路段拥堵问题

对于市民比较关注的交通拥堵、虎门二桥通车时间等问题,昨日召开的2019年东莞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提出,2019年,计划投资54.24亿元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含轨道交通投资),全力推动交通治堵工作,今年完成54个交通拥堵点综合整治,确保虎门二桥5月1日前建成通车。

去年投资公路水路建设50.92亿元

“‘融湾’路上,交通先行,我们积极推进交通互连互通,力争我市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朋友圈’中抢占先机。”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利民介绍,2018年,全市公路水路建设共完成投资50.92亿元,完成全年投资计划128.4%。其中,公路在建项目39个,里程约244公里,累计完成投资47.5亿元,建成项目11个,里程12.16公里;港口在建项目6个,累计完成投资3.42亿元,建成项目3个。

截至2018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5265公里,公路密度达到213.6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位居全省第一位。完成公路水路客运量3383万人次、旅客周转量45.63亿人公里,同比分别下降22.08%和下降33.04%;完成公路水路货运量1.73亿吨、货运周转量527.26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3.27%和增长9.02%。东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64亿吨,同比增长4.48%。城市轨道交通完成客运量4605.06万人次,实现全年安全运营无事故。

同时,全力推动虎门二桥(东莞段)、莞番高速桥头至沙田段、深圳外环高速东莞段、沿江高速立沙岛互通、从莞高速约场北互通等5项高速公路建设,全年动工里程95.7公里,完成投资36.12亿元。积极推进莲花山过江通道、增莞番高速、狮子洋跨江通道等三个项目前期研究工作。

开展精准治堵,推动智慧交通建设

2019年,市交通运输局将加快融入大湾区一体化交通体系,打造对接湾区主要城市的“1小时交通圈”。今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54.24亿元(不含轨道交通投资),其中,公路建设项目38.98亿元,市政路建设项目10.76亿元,码头工程4.5亿元。计划建成公路27公里。

全力开展莲花山过江通道、增莞番高速(派潭至望牛墩段)、狮子洋跨江通道等三个项目前期研究工作,以早日动工建设。加快建设进度,确保2019年完成虎门二桥、莞番高速沿江高速至广深高速段、从莞高速约场北互通工程建设,共18公里,其中虎门二桥5月1日前建成通车。抓紧完善“五纵四横六连”的高速路网,构建对接湾区主要城市“1小时交通圈”。

全力推动交通治堵工作,深入开展交通拥堵治理、品质公交创建、学生接送绿色通道、货运物流精细管理、机动车维修强化监管、魅力慢行提升、安全行车礼让行人、交通秩序整治、停车管理优化、客运市场治理、智慧交通建设等十一项行动。

切实抓好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工作,全年完成全市第二、三批54个交通拥堵点综合整治,其中春节前完成第二批34个拥堵节点治理;出台东华高级中学、东华初级中学、东华小学、翰林实验学校、光明小学、光明中学等6所试点学校周边区域和路段实施临时交通管制方案及学生接送方案,逐步解决学校周边拥堵问题。研究解决松山湖大道中医院路段、虎岗高速和龙大高速交织路段等重点路段拥堵问题。开展精准治堵,实行“一点一策”治理思路。特别是要推动智慧交通建设。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技术,配合智慧城市建设,建立“交通大数据”的融合、信息技术集成、交通管控协同、多样出行服务等四位一体的智慧交通体系。(记者 刘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