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地震后要注意些什么

  新华网北京4月30日电 尼泊尔强烈地震已过去几天,人们正从最初的应急救援逐渐转向震后安顿,那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呢?短期看,要注意防范余震和次生灾害;而从长期来看,在地震多发区需要加强防灾准备。

  在短期内,此次地震可能还会引发一系列余震。日本气象厅地磁观测所前所长石川有三说,此次地震是在板块交界处发生的逆断层型地震。今后数月内还有可能继续发生最大7级左右的余震。

  对于防范余震,需要注意检查现有建筑物是否已在地震中受损,这样的建筑物是安全隐患,很可能会在余震中倒塌,不适于居住或在其附近搭建帐篷。此外,尼泊尔多山区,地震可能带来了一些滑坡隐患,在选择安顿地点时也要注意避开这些风险。

  尼泊尔的另一个特点是有大量冰川和冰湖。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在此次地震后公布的数据显示,喜马拉雅山中段的冰川多达10823条,各类冰湖有8362个。在过去50年中,喜马拉雅山中段发生过40起以上冰湖溃决事件,地震会增大一些冰湖溃决的风险,目前就可识别出数十个冰湖有较大溃决风险。因此,灾后安顿还要注意避开冰湖,不要居住在冰湖溃决后可能下泻的通道上。

  从长期来看,地震多发区的震后重建需要考虑加强防灾准备。日本也是地震频发的国家,这方面的经验可供借鉴,比如说全国各地都设有防灾仓库储备防灾物资,仓库内储存了各种防灾物资。

  记者曾参观过东京六本木新城的防灾仓库,这里储存了10万人份的应急食品,有罐头、自热食品、瓶装水等各种应急食品。此外还有垃圾袋、湿纸巾、安全帽、内衣、毛巾等日用品。这里的饮用水、应急食品都能保存3至5年。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等地也是地震风险较高的区域,美国为此制定了一系列防灾计划。如2004年美国国会批准了一个提升美国10个重点地震活动监视区地震预防能力的计划,内容包括:在加州等中、高地震危险区建立试验性地震早期警报系统,建立和完善大城市地震应急响应的指挥系统等。

  在个人层面,美国特别强调个人对灾难的认识,为民众提供基本应急常识、协助设计家庭应急计划、注重全民抗震救灾知识的普及与抗震救灾演练,重视科学研究和基础性工作等。在洛杉矶,小学生每学年至少有一次地震演习,城市消防等部门也会定期举办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和应对灾害的培训。

  最后,未来的震区重建应该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在地震学界有句名言:与地震相比,不合格的建筑是更大的杀手。为了保护生命,在建筑抗震设计上的投入和严格监督是完全有必要的。(综合新华社记者黄堃、蓝建中、郭爽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