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心的家长:什么招儿都用了 阻止不了孩子近视加深

原标题:健康经济学 视力保卫战

揪心的家长:什么招儿都用了 阻止不了孩子近视加深

李晨赫/摄

揪心的家长:什么招儿都用了 阻止不了孩子近视加深

  有数据显示,我们的眼球正变得近视:而全球14亿近视人口,接近一半在中国。

事实上,我国防控近视的举措早已开始。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发布后,《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就对保护学生视力提出了工作措施,包括保证睡眠、建立视力定期检测制度、坚持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制度等。

去年征求意见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下称《方案》),由8个部门联合制定,提出到2030年中国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的目标。

《方案》对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学生都提出了具体要求。那么,在义务教育阶段花去最多时间的学校和家庭,又应在哪些方面起到怎样的作用?

近视发病低龄化趋势十分明显

近视发展的速度,超越了人类对它了解的程度。

美国眼科学会经过调查发现,在全球经济中,近视眼每年在健康和影响效率方面要产生3万亿美元的成本。到2050年,全世界一半人口都可能发生近视。

亚洲又在近视比例上“领跑”。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在2012年刊登了澳大利亚国家大学教授Ian Morgan发布的文章。Morgan教授发现,韩国20岁以下年轻人近视率为96%,首都首尔比例最高。而中国台湾、新加坡也以85%和82%的占比紧随其后。

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更让中国家长触目惊心:目前全球约有14亿近视人口,其中近半数在中国。如果没有有效的干预措施,预计到2020年,我国近视人数将增长到7亿人。

《柳叶刀》2016年发表的文章提到,在覆盖56万中国人的9项调查中,80%的18岁以下在校生和17%的40岁以上成年人发生近视。城市地区数据显著高于乡村地区。

“近视发病低龄化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眼科主任李晓清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最近,一篇发表在《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的论文披露了对广州4700名儿童从小学到高中的视力变化观察。调查者发现,这批小学生里,有12%在一年级(7岁左右)时就近视了。到七年级(13岁左右),近视比例上升到67%。

李晓清指出,近视发病低龄化是一个严重问题。近视出现越早,未来近视度数就可能越深,9岁之内发生近视,将来就可能发展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对视力影响大,给人的生活、工作带来更多不便,而且严重并发症还可能带来视力的严重丧失。

“现在如此高的近视发病率,对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带来很大影响。所以,近视是亟待全社会重视、需要行动起来积极解决的大问题。”李晓清说。

另一个给人当头一棒的事实是:近视有遗传性。李晓清介绍,国内外研究已经明确,近视发病原因主要为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父母双方均不近视,孩子发生近视眼的概率相对小;父母一方有近视,孩子患近视的风险就会增加;如果父母双方都有近视,孩子患近视眼的风险升至50%左右;父母有高度近视,孩子患有近视和高度近视的风险会更高。

中国青少年近视引发了社会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方案》要求,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25%以上。

本月初,教育部、卫健委联合召开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暨推进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视频会议,推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订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责任书。

揪心的家长:什么招儿都用了 近视加深根本阻止不了

艾菁的女儿今年上四年级了。她和其他8位学生家长建了一个“近视资讯”群,群里很少闲聊,发的都是各位家长听说的能够预防和缓解近视的方法。艾菁是最常分享资讯的一个。

孩子爸爸没有近视,她就更加在女儿的视力上花心思。“我们家电视基本没打开过,孩子打小就没用过什么电子产品。”

艾菁生孩子时近视400多度,随着工作逐渐加深到600度。她想,大人都拦不住近视,何况是孩子呢?

坐姿矫正器是她给女儿最先尝试的手段。之后,还有数不清的仪器:拉伸的、加热的、针灸的等等,仪器没少用,女儿的近视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更让从小就控制孩子使用电子屏幕的艾菁更纠结的是,学校布置的一些作业,需要在App上完成。她认为,有些能在纸质读物上用几分钟就读完的内容,在App上,被动画效果、平均每页字数等影响,要20分钟以上才能读完。

被很多家长深恶痛绝又离不开的电子屏幕大约何时进入孩子的生活?李晓清通过询问病史发现,不少前来问诊的学龄前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通过电子屏幕看动画片和早教课程,玩游戏。很多时候,iPad就是临时保姆,家长吃饭、待客、看电视时,为了孩子不吵闹,往往用iPad给孩子放动画片。

艾菁能做的只有每一两个月就带孩子检查一次视力。2016年寒假前,发现孩子视力下降了。她立刻给孩子配上了眼镜,还戴上了“OK镜”。

OK镜即角膜塑形镜,通过佩戴在眼球上,以0.19毫米/年的速度减缓青少年眼轴长度进展。这是被临床试验证实的结果。

“没什么运气不运气的,这是跑不了的。”艾菁的孩子已经换上第二副眼镜了。2017年中旬,一只镜片增长了25度,一只增长了75度。

老师在家里是儿子的母亲,在学校要管同学做眼保健操。尽管她觉得这项活动效率不高,效果不大,但她将之归因于孩子们按穴位大多是不到位的。

斯坦福大学农村教育行动计划曾于2012-2013年发起一项关于眼保健操的实验,在252所参与实验的学校中,有149所学校要求学生按时做眼保健操。结果十分清楚:近视增长率在两组之间没有区别。

王欣四年级的女儿现在近视150度,是从上一年级之后渐渐变化的。王欣推测,学业压力应该是最直接的因素。“班里每学期都增加‘小眼镜’。”

而学业压力又让她对电子产品爱恨交织。她说,看到孩子完成课内作业、课外兴趣班的作业后对电子产品的渴望,她不忍心不让孩子碰电子产品。而且,时代已经发展到这样了,难道能生生让孩子和电子产品脱节吗?

学习和视力:二选一的艰难抉择

“学习和近视放在一起,肯定是学习比较重要。”包老师说,家长普遍认为,孩子迟早要近视,现在能做的就是控制住。自己小的时候,小学很少有人近视,都是到了初中才开始。而现在的小学课堂上,近视的约有一大半。

包老师是一名初中老师,儿子今年上四年级。她就职的学校对学生视力很重视,每学期都会测量孩子的视力,近视率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班主任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