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期盼孩子提高成绩,三本院校的毕业生们期待学习英语,增加求职的筹码。教育成为整个社会自我提升、追求更好生活的阶梯,但在这条阶梯上却暗藏着多个陷阱。
声称长期授课的培训学校,收费不久后卷款跑路;销售贴心地建议“缓解学费压力”,却暗藏影响个人征信的贷款……在教育行业,投诉数量连年攀升,避开“学习”陷阱,成为学习者们首先要上的一堂必修课。
危险的预付学费:跑路后无处追讨
报名、支付学费,这是参加培训班最常见的步骤。但提前缴纳学费后,培训机构一旦跑路,家长、学生们预付的学费往往打了水漂。
张鸣给孩子在江苏省南通市芝麻街英语星光耀店报了课,一年的学费为14880元,一次性付清两年的学费可以得到1000元的优惠。张鸣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这种收费方式在南通很常见,培训机构大多提前收取一年以上的学费。
2019年3月12日,芝麻街英语星光耀店突然通知,学校系统升级,暂停三天课程。张鸣联系孩子的老师,发现无人回复。在家长群内,三个家长表示带着孩子去上课,却发现培训部没有人。一名老师告诉家长们,停课真正的原因是学校资金链出问题,拖欠老师两个月的工资,导致老师罢课。12日晚,学校负责人杨磊回复张鸣称:“稍晚回复,没事。”然而13日,家长们发现杨磊彻底失联。
“有的家长今年刚刚参加优惠活动,一下子就交了好几万的学费。“张鸣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家长们要求恢复上课、退还学费。14日,一名自称来自芝麻街英语总部的负责人向家长表示,将听取家长意见。但负责人失联后,上课和退学费的要求能否满足,张鸣并没有信心。
预付大额学费,已经成为教育培训行业的事故高发区。为了快速获取运营资金,不少培训机构诱导家长提前支付多年学费,依靠这些预付的学费维持运营。运营出现问题后,负责人却无力还款,甚至卷款逃跑。
在此之前,课外辅导机构“聚智堂”的跑路也曾引发大量关注,涉案金额高达8.5亿元。在推出“免费学”项目后,聚智堂鼓励家长提前缴纳多年的高额学费,声称学完课程后全额返还本金。然而2016年,聚智堂董事长杨志卷款跑路,有家长被骗学费数百万元,至今仍未追讨成功。
预付学费的陷阱,也出现在了在线教育。
2018年10月,学霸1对1、理优1对1相继被曝公司停工、欠薪、高管失联。受访家长、老师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在线1对1每节课价格在100至200元左右,销售模式大多是一次性售卖几十、几百节课的“课程包“。在公司停止运营后,大量家长被拖欠上万元学费无法追讨。
为了打击卷走预付学费跑路的现象,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收费规范,成为各地严查校外培训的重点。
然而张鸣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仍有不少培训机构在收取3个月以上的学费。“我们家长确实不懂,还不知道国家有这个规定。”
艰难的退费:故意拔高退费门槛
交费,不满意,申请退款,这原本是消费者享受的正当权利,但在教育培训行业,退款被人为设置了一道道关卡,学习者难以完成。
李莹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自己在2017年11月以6600元的价格报名了尚德机构(NYSE:STG)的专本连读的课程,2018年5月提出了退费申请。尚德机构的客服表示,扣除费用后退款5950元,但需要排期,将在7月完成。然而到了7月,尚德机构仍然没有完成退款。
向工商部门投诉后,李莹再次与尚德机构进行了商议。根据12315投诉流程进度显示,尚德机构在当天就已经收到工商方面的投诉信息,双方在8月11日达成和解,然而直到2018年10月,她才真正拿到了退款,但被多扣除了1000多元的手续费。
在尚德机构与学员的合同中,只有明确的退费标准与流程,却并未详细注明退款到账的期限,这为拖延退款留下了“操作空间”,导致李莹投诉艰难。
华尔街英语的学员也曾向界面新闻记者反映称,合同条款故意让学生“不敢”退费。根据学员提供的合同,报名4万元30个月的英语课程后,如果在学习4个月后向机构提出退款申请,只能拿到20800元的课程,相比报名时少了足有一半。
这名学员发现,华尔街英语课程质量欠佳,老师变动大、经常会出现无法上课等情况,但工作人员不但不会提出解决方案,反而是以拖延的态度反复劝她继续往下学。这导致学生发现,时间越拖越久,退款越来越不划算,不得不继续上课。
合同是教育培训消费者维权面临的一大问题。上海市消保委在2019年1月公布,2018年教育培训投诉集中出现的问题包括合同条款模糊、质量参差不齐、设置退款障碍。上海消保委表示,部分培训合同缺少授课安排、退费规则,即使消费者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开办延期、课时缩短、讲师频换、网课卡顿等问题,但要求退款时,依然难以索要。
隐秘的分期贷款:“被“贷款没商量
上海市消保委公布的另一大培训陷阱是“诱导办理分期贷款”。为了诱导学生购买课程,部分培训机构声称可以办理低利息的分期贷款,却对风险只字不提。更恶劣的行径是闭口不提贷款,用“分期付款”等模糊的说辞欺骗学生。
邓多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毕业找工作时,山东省青岛市的达内(NYSE:TEDU)分公司打电话邀请她去面试。一名自称人事负责人的女士告诉她,需要接受前期培训,用上岗前培训的名义获取她的个人信息,包括百度账号和密码、个人信息、身份证、住址等,然后声称去填写合同。
“我有点懵,觉得自己没经验肯定做不好,她告诉我培训三个月以后就在达内工作,工资至少五六千,培训费不多,且可以从工资扣除,算是达内出钱。我觉得是大公司,就可以试一下。”邓多说。
邓多没有拿到合同,直到有一天,她收到了银行卡的扣款通知,才发现这名达内公司的员工在百度有钱花App,办理了一笔总额23312元、分期20期的贷款,商户名称显示“达内青岛山东路社招”。邓多毫不知情地“被”贷款了。
百度有钱花App使用百度账号就可以登录,并不需要单独开通权限、注册账号。《百度有钱花教育分期服务用户协议》显示,百度提供服务无需当面验证身份,申请人使用相关密码,就被视为有法律效力的签章行为,构成电子签名,申请人不能用任何理由否认或拒绝。
想“卸”下贷款,却并不简单。百度有钱花规定,必须由教育机构向百度发起退款通知,才能接触贷款协议。在达内的拖延、拒绝下,邓多无法主动解除这份贷款。
“被”贷款的学生必须还款。按照百度有钱花App的风险告知书,还款记录将报送至中国人民银行全国个人征信系统,一旦违约将被记入征信记录,可能在今后办理信用卡、房贷、车贷等方面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