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观察俞飞鸿:我从不活在别人的期望里

推开专访间的门,空间比想象中逼仄了不少,左顾右盼,转了两下脑袋才发现,角落里,坐在一张黑色简椅上的俞飞鸿。

没有主动寒暄,也没有刻意地保持距离。但摄像大哥调试机器时,俞飞鸿还是谢绝了记者的帮忙,早早坐在镜头前帮助试光。因为,这是她的工作。

这和印象中的俞飞鸿,的确没有太大出入——不显山露水的低调,甚至透出几分高冷,却也总能让每个接触的人都感到恰如其分的舒适。

距离感、分寸感,一切都刚刚好。

坐定,正式采访前,记者半寒暄地问:应该很久没有这么密集地接受专访了吧?

俞飞鸿笑笑:是呀,上一次已经是十年前了。

十年前,她花费数年心力拍出的《爱有来生》上映。那是她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做导演。

在那之前和之后,她的作品产量向来不高,尤其是主演的作品,更是寥寥。

想来,这的确是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在新陈代谢极快、多数人往往红不过几年的演艺圈,1971年出生的俞飞鸿,八岁入行,几十年来,这么时断时续地出现在公众面前,露面也好,隐藏也罢,江湖上却始终曾未断了关于她的“传说”。

就仿佛出名与否的开关,牢牢地握在她的手中。只要轻轻一按,无论屏幕这边的网友,还是近在眼前的许知远,都会轻叹一声:她真的,好美啊。

近距离观察俞飞鸿:我从不活在别人的期望里


自我保护的私生活

为什么大众会如此沉醉于俞飞鸿的美貌与气质?口碑两极的明星那么多,为什么俞飞鸿会是多少人众口一词的“冻龄女神”?

我们很难通过直接的提问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可随着采访的进行,记者渐渐找到了答案。

观察一:俞飞鸿对个人生活的自我保护,简直武装到了牙齿。

记者:现在接项目的具体标准是怎样的?

俞飞鸿:我不知道,只要看到我喜欢的就行。喜欢来自什么,我也不知道,没有看到,不知道。反正我现在选择,你能看到的,都是我喜欢的。

记者:出演一个职场成功的独立女性,对你来说有没有很强的代入感?

俞飞鸿:我去演了,她就是我了,我就是她了,所以没有所谓代入不代入。

记者:工作和生活中的你差别会很大吗?

俞飞鸿:那我也不知道,我没法跳出来看自己。

记者:不工作时都会喜欢做些什么?

俞飞鸿:想做什么,做什么;想不做什么,就完全不做。

记者:拍摄《在乎你》期间去过一次南极,和朋友一起吗?

俞飞鸿:太八卦了吧,我不告诉你。

简单地列举几个对答,一个自我保护意识极强的形象便呼之欲出了。

所有涉及到个人生活的问题,俞飞鸿都会快速地将之挡在门外,这当然很好理解,在电影的宣传期,重点自然应该多落在电影本身。

但这份对个人生活的保护,应该说贯穿了她的整个职业生涯。这大概源于她看待演员这份职业的角度,在她看来,演员是自己的工作,“一份并不简单的工作”,而生活和工作应该是完全分开的。

面对走红的压力,很多艺人选择将自己的生活毫无保留、甚至添油加醋地分享,从这个角度,这么多年来几乎没有一个实锤绯闻的俞飞鸿,的确显得太特别了。

这份特别,让俞飞鸿始终在大众面前,有着足够清晰的辨识度。那种一眼便知的标签,是多少明星求而不得的。

《在乎你》的导演毕国智眼中,俞飞鸿身上有一种特别的气质,他称之为“国际性气质”。

“有时候很快就能感觉出来一个人会不会很用力去讨好你,或者是耍宝,或者是要怎么样,她就没有。她也不是对你不礼貌,她就是很平常的,英文就是不会try too hard,好像很自然地就聊到一起了,那个感觉是最舒服的。”

毕国智描述的这种感觉,正是分寸感。

小到为人处事,大到打点规划自己的人生,恰到好处的分寸感,既不给旁人压力,更不会给自己压力,这样的一身轻松,让俞飞鸿超越了演员这个职业,成为多少人心中的生活榜样。

“你就看她说话的声音不是很大,就是很规矩的,其实她里面有很强的一个性格。”关于俞飞鸿,毕国智确实看得很准。

近距离观察俞飞鸿:我从不活在别人的期望里


好戏难求的演员之路

当话题聊到电影时,俞飞鸿的话明显开始多起来。这边引入记者的下一个观察。

观察二:减弱的冲劲儿,不妨碍俞飞鸿持续打磨表演。

电影《在乎你》中,她扮演一个功成名就的时装设计师袁元,一天某个年轻的日本女孩找到她,逐渐揭开了袁元不为人知的前半生。

毕国智最初对俞飞鸿并不熟悉,因为制片人浮乐莲的推荐,2016年专程从香港飞来北京三个小时,只为了见俞飞鸿一面。

只这一面,毕国智便确定了,袁元这个角色,是俞飞鸿的。

而说到自己当时为何接下《在乎你》,俞飞鸿的回答则要明确得多,“它是一个完全以女性角度出发去讲述一个女性的经历、心路历程、内心救赎的故事。这个是我喜欢的。”

从国产电影市场出发,这样大女主的作品,非常之少,于是,它对俞飞鸿的诱惑力,也就好理解了。

但她也不忘补上一句,“当然我也有私心,我很想去看看冬天的北海道(笑)。确实是不虚此行。”

应该说,这个角色虽然有着设计师的身份,但在影片中,更多时候强调的,是一个处在矛盾与纠葛之间的女人形象。

俞飞鸿清楚这一点,但接下角色后,她还是为这个设计师的职业,做了很多功课,“其实这个戏并不是主要表现袁元在事业上、工作上的一些细节,更多是表现她在情感上的一些东西。但是她的身份毕竟是一个时装设计师,但是我对这个职业毫无了解。所以我之前也专门去跟我的好朋友吕燕,我去跟她工作好几天……虽然这个戏并不是主要表现她在事业上、工作上,但是我也需要对她这个职业、这个身份的人日常工作是什么样的,有一个了解。哪怕电影里不表现她做的那些工作,但是你站出来,你就有这个信心,我是这个设计师。你不能站在办公室,你只是站在那。虽然她没表现东西,但是你要知道你的工作氛围和工作程序是怎么样的。”

关于演技,向来都是一个见仁见智的抽象话题,俞飞鸿也说,这需要观众靠自己的感受去判断。

她曾在此前的采访中说过,如今对职业生涯,已没有多大的冲劲儿,“我所说的冲劲是我没有什么欲望非要找一个戏,我特别想演一个什么角色,我要去寻找,寻找这样的题材和角色。我只做选择题,给到我手中的时候,我有选择做和不做的权利。”

但这被冲淡的欲望,并不影响她打磨技术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