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梦瑶
3月27日召开的全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启动大会上,泽州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王平被授予“三晋英才”称号,这是她继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中国好人”等诸多荣誉后的又一荣誉加身。
从非师范毕业生成长为全国模范教师,从普教战线的一名老兵到特教战线的一名新兵,王平坚守着一颗赤诚之心,为了教育工作日复一日地勤奋努力。
“为孩子们能正常融入生活奋斗一把”
又是春和景明、暖阳倾泻的季节。再次见到王平时,她的身份变了,从一所普通初中的语文老师变成了特教学校把握全局的一校之长,角色不同、责任不同,但依然温和坚定、从容自信。
走进泽州县特殊教育学校,大厅里“愿每一个孩子都被阳光找到、愿每一个生命都同样精彩”几个鎏金大字格外引人注目。培智班一间教室里,王平坐在孩子身旁“随堂听课”。课上,她仔细观察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认真记录授课老师在教学中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课后,她与老师积极交流沟通,帮助他们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要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尊严的教育。”2017年春,王平接到调令,从泽州县水东中学来到泽州县特殊教育学校,面对完全陌生的领域,王平坦言自己有过犹豫,可当她看到特校孩子们天真无邪的脸庞时,她想起了曾经上学遭拒时无奈的自己。王平6岁时因车祸失去右腿,求学途中屡遇艰辛,但她从不自怨自艾,正视人生努力拼搏。从不被挫折所击倒的王平,决心用自己的执著和毅力来迎接特教这个全新的挑战。
“我要为这些孩子正常地融入生活扎实地奋斗一把。”于是,王平开启了和学生、和老师的追梦之旅。
“摸着石头过河,放开石头游着泳过河”
了解孩子,才能走进孩子。大多数的特教学校都是以聋生和盲生为主要生源的,而泽州县特殊教育学校里全是智力障碍的学生。
“越是没有可借鉴的经验越是我们潜力发挥的大好时机,在培智教育上,我们不仅要摸着石头过河,更要放开石头游着泳过河。”教职工大会上,王平对大家说了自己的工作思路,把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确定为第一工作目标。
“吃饭、穿衣、洗脸、刷牙……要一步一步慢慢来。”王平介绍说,洗脸池太高,低龄孩子够不着,就给他们重新修一排低的;不会系鞋带就开设康复训练课专门教授;不想叠被子就举行叠被子比赛调动孩子们的兴趣。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安全,王平在校舍铺设了带弹性的地板,避免孩子犯病时摔倒受到二次伤害;安装了高清监控摄像头,方便寻找躲起来的自闭症孩子;在楼梯一侧增设木质扶手,孩子们上下楼梯时不会太冰冷。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融入社会,王平和老师们还经常带孩子走进大自然,走到公共舞台上,给他们提供更多交流学习、接触社会的机会。
除了日常生活,王平心心念念想着的,还是学生的教育问题。为此,学校成立了教科研小组,通过观察、思考,根据每一个孩子的特性,他们采取分层教学、单元主题教学、情景教学等模式,上午教孩子们认路识字、给亲人打电话,掌握基本生活常识;下午进行兴趣课教学,培训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和兴趣训练。
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教学,有的孩子学会了简单的剪纸,有的孩子学会了画画,有几个学生的绘画作品还在全市比赛中获奖。
“希望老师们能轻松愉快地教学”
“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经常需要同时具备四个角色:照顾孩子的保育员、心理障碍孩子的心理医生、帮助孩子康复的康复技师、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专业教师。”王平告诉记者,特教老师要付出比普通学校老师更多的爱心、耐心、恒心和责任心,为了让老师们能轻松愉快地教学,王平把丰富教师精神文化生活和提高业务能力贯穿于管理教师队伍的始终。
在工作中,王平经常会和老师们分享自己曾经的工作经历,定期组织老师走进先进学校交流学习,组织大家参加文艺表演和文体活动;每次开学初,组织大家开展师德师风培训,重温教师誓词,请优秀班主任老师分享教育故事和教学心得;每周五下午,组织全体老师一起唱歌,分享美文。
在学校发展、课程研究上,王平创造条件帮助老师们提升业务能力。她联系到联通公司,为学校所有的办公室和宿舍、教室建立了“酒店管理”模式网,方便老师们查阅资料;先后聘请专业人员开展消防讲座、健康急救知识讲座、健康教育培训等,提升老师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两年来,学校共有5篇教学论文和送教案例获得省级表彰;在今年3月的“山西省特教学校优秀教学设计评选”中,学校3名老师获二等奖,1名老师获三等奖;学校的纪录片《“一生一案”式教学》在全市第七届基础教育“三优工程”优秀特色学校影像展示中荣获一等奖。
每当有人问王平累不累的时候,她总是这样回答:“虽然这里没有可以炫耀的学生成绩,也尝不到桃李满天下的甜蜜,但我依然热爱特教事业,希望用我们的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被阳光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