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營收同比增長40.52%華夏幸福深耕合肥都市圈業務增長強勁

4月19日晚,華夏幸福(600340.SH)發布2018年年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華夏幸福實現營業收入837.99億元,同比增長40.52%﹔毛利率達42%,處於行業前列,凸顯模式優勢。截至報告期末,公司總資產4097.11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437.7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8 年公司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17.46億元,同比增長32.88%,超額約3億元完成業績承諾。

根據利潤分配預案,2018年度華夏幸福計劃向全體股東派發現金股利約為36億元,同比增長35%。按照該預案,所分配現金股利佔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淨利潤的31%。

營收淨利同比雙增 大力度提升經營質量

上述報告顯示,華夏幸福當期收入、毛利潤、股東回報等重要財務指標均表現突出,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繼續實現雙增長。其中,營業收入同比增漲40.52%,較2017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80%有了大幅度提升。公司盈利能力進一步增強,有效助力業務穩健發展。

報告期內,華夏幸福持續加強相關政策的跟蹤與分析研究,依據政策導向不斷靈活調整戰略與策略,堅持推進“一區一策”和“精准投資”,根據不同區域的市場與政策情況尋找合適的投資機會,提升投資效率,減少行業政策風險對公司經營的影響。

華夏幸福對此表示,在宏觀環境及行業調控仍趨緊的情況下,公司著力控風險、穩增長,戰略和資源匹配更聚焦,嚴控經營風險,著力提升經營質量,實現規模的穩健增長。

債務結構持續優化 經營性淨現金流為正

華夏幸福憑借穩健的經營與業務模式的優勢,已經形成暢通的多元化融資渠道,融資能力突出。公司已與國內多家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建立了長期、穩健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截至目前,銀行授信額度達3683億元,已使用605億元,剩余額度3078億元。

此外,華夏幸福積極利用公司債券、中期票據、PPP資產証券化等多渠道、多種類融資工具,融資環境及債務結構得到進一步改善和優化,為業務開展提供了所需資金。報告期內,公司成功超額發行一筆70億元公募公司債券,屬2018年內單期發行規模最大、期限最長的公司債券。

此外,公司 1年以內到期債務佔比從上一年31%下降到19%,短期負債佔總有息負債比例持續降低,長短期債務比達到4.2倍。公司貨幣資金覆蓋1年以內到期的有息負債1.8倍,償債能力較強。

而為了應對金融政策的變化,公司堅持控制有息負債增速,嚴控融資成本並主動控制投資規模,投資聚焦於外埠高效區域。

最為令人關注的是,華夏幸福經營性淨現金流缺口逐漸縮小,自2018年二季度起,已連續三個季度為正,融資性淨現金流明顯改善。

外埠銷售大幅提升 異地復制步入加速期

在年報的致股東信中,華夏幸福表示,都市圈戰略上升為國家重大戰略,成為未來20年新型城鎮化的主體形態,中國進入了都市圈發展的新時代,耕耘17年的產業新城事業迎來了新際遇。

公司在不斷夯實鞏固京津冀布局優勢的同時,積極布局核心都市圈,產業新城異地復制進入全面加速時期。華夏幸福在全國范圍內已布局15個核心都市圈,2018年新增18個產業新城,全部為環北京以外區域。年內新增簽約投資額約為1660億元,成為未來利潤增長的壓艙石。

數據顯示,2018年華夏幸福外埠收入同比增長83%,佔總收入31%。其中,外埠收入貢獻前五名的都市圈為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鄭州都市圈、武漢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分別同比變動190%、51%、1388%、370%、124%。

在業內人士看來,華夏幸福通過產業園區、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實行產業化運營,通過配套住宅開發,也提升了周邊的土地和區域價值。相比傳統地產行業來說,雖然產業新城整體開發周期相對更長,但其運營模式則可以為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動能。

深耕合肥都市圈,為區域發展持續提供新動能

圍繞都市圈中心城市進行產業布局,是華夏幸福取得成功的重要密碼。

2016年2月27日,舒城縣人民政府與華夏幸福合作開發的“舒城產業新城”項目正式簽約。採用PPP合作模式,充分發揮市場化機制,由華夏幸福投資,為整個區域提供研究定位、規劃設計、土地整理,基礎設施及公共配套建設、產業發展、城市運營管理等全方位服務。華夏幸福由此開啟了“借勢大合肥、聯動長三角”的深耕。此后,華夏幸福又與長豐、肥東、巢湖、金安、含山等地方政府達成合作。

作為華夏幸福在環合肥重點打造的產業新城標杆,舒城產業新城位於合肥正南三十公裡,著力打造了光電顯示、智能制造裝備、新能源汽車三大產業集群。

在舒城產業新城建設之初,華夏幸福引入世界頂尖規劃團隊賦予它“長江科技轉化中樞、合肥文化休閑高地”的發展定位,同時瞄准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在裝備制造、集成電路、新能源等產業的引進上下功夫。截至目前,產業新城累計簽約四十余家項目,包括新型顯示模組項目在內的儀佳光電、遠信、全振等一大批產業項目進度喜人。電子信息產業園、精密電子產業港兩大現代化園區已交付使用,區域發展提速升級。圍繞產業新城軸心迎賓大道,11條道路拉開城市交通格局,與城市發展相協調的路網系統已經初具雛形。

在六安金安,上達電子柔性集成電路封裝基板(COF)項目於2018年12月正式簽約落戶金安產業新城。項目總投資20億元,未來5年內,將在金安產業新城建設成為國際國內一流的COF基板生產基地。

同年,總投資25.16億元的“雙杰電氣集團第二總部暨智能電網高端裝備研發制造基地”項目落地長豐產業新城,預計達產后,年產值可達35億,年納稅總額可達2億。

產城融合推動高質量發展 打造合肥北城新中心

2018年2月5日,作為長豐產業新城PPP項目的中標社會資本,華夏幸福正式與長豐縣簽約,地址位於北城區域的下塘鎮。新城立足“華東智地,活力之都”的發展定位,積極謀劃新型顯示、汽車及零部件、新材料以及高端裝備四大產業集群。

作為合肥北城新中心,未來的城市新增長極,長豐產業新城的建設,可以說是華夏幸福在安徽布局的濃墨重彩的篇章。圍繞合肥主導產業,長豐產業新城積極謀劃以核心配套為主的新型顯示、以關鍵零部件為主的汽車及零部件、以下游應用為主的新材料、以智能加工裝備為主的高端裝備四大產業集群,加速先進要素對接,旨在打造長三角先進要素對接示范區。通過綜合園區配套、科技產業平台、人才輸送機制和多元融資體系等四個方面的多元化支撐舉措,全方面配套、服務產業集群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