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默特文庙的历史文化

土默特文庙的历史文化

文/陈晓雷

呼和浩特土默特文庙因其在历史文化发展中的特殊历史作用,尤其在民族教育历史上的拓荒者作用,使得土默特文庙和土默特学校28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显得尤为宝贵。

土默特文庙和土默特学校(土小)的由来

从理论上讲,土默特学校的来源是地方历史发展的产物。但具体来讲,土默特学校的来源包含着对地方发展有过特殊贡献的历史人物的动人故事。

首先,1575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阿勒坦汗带领土默特人民建造了呼和浩特(库库和屯)这座城市,改变了蒙古人游牧散居时代不便举办规模教育的客观条件。其次,丹津的开明,对土默川、呼和浩特成为内蒙古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着特殊贡献。丹津是一位人们不太了解的历史人物,他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袭任,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土默特左翼都统,乾隆二年去世时皇帝为他发来了圣旨(吊唁函)并以此镌刻了墓碑,至今,他的以《圣旨》作碑头和碑文的御制墓碑,仍然屹立于呼和浩特城南的家族陵园。早在北元末期,丹津的曾祖父古鲁格是土默特部幕僚,曾两度代表土默特部前往盛京(沈阳)与后金有过往来,所以满族统一中国前,在征服漠南蒙古各部后就在后金改大清之际,便任命古鲁格为土默特部左翼旗都统,还赐予世袭三等子爵位。丹津任土默特左翼都统20年之际,曾有一件事,有人发起左右两翼土默特和当地商民捐赠物料,意欲为他修建生祠。工程动工后,丹津自觉不敢居功,以为一切功德应该归功于皇帝,于是上奏朝廷,请求仿内地修建文庙例,修建土默特文庙。奏章获准后,丹津将修建中的祠堂做了展修,于1724年(雍正二年)建成了土默特文庙,并于1726年创办了土默特官学。这相当于今天民建公办的学校,是土默川上最早的公办学校,它比当地于1876年在绥远城创办的满学和1879年在旧城杨家巷创办的汉学这两所公办学校,均早一个半世纪,比蒙古地方于上世纪初陆续兴办的学校,要早将近两个世纪,比民国政府于1912年兴办的国家级民族教育——蒙藏学校,也早近两个世纪,是内蒙古最早的官办学校。雍正十三年,钦差大臣兵部尚书兼办归化城一切事务官通智,被塞外小城呼和浩特还能有这么一处文庙和学校所感动,于是他又动用国库官银和民间捐款再次修缮了文庙和官学并立碑记载,对不合适之处进行了移改,有明确记载的是增加了几间学房(教室),新修了一围箭道,意欲使擅学者学习蒙满文,使擅射者练习马步弓箭艺。他还奏请朝廷,以官学周边房舍和城(今呼和浩特旧城)东北良田百亩出租,租金用于补贴师生;再从官学选拔俊秀者七人,授予九品笔齐格齐(蒙语或满语,相当于见习秘书)官衔,进入衙门行走办事,表现好的再送京引见,可选用为本旗章京(官员,据说为将军的音译)和笔帖式(文书,有的还兼任官学教习,即老师)。另外,文庙修缮后,通智还请来已故康熙皇帝的“万世师表”四字匾额和在位的雍正帝的“生民未有”四字匾额,高悬于文庙门额,最后还编订并练习了祭祀孔子礼仪。

土默特学校的历史沿革

1724年建成文庙,1726年创办官学后,1886年曾改为启运书院,这应该是满清末年的一次教育改革。1907年实行学堂制,称土默特高等小学堂,1914年实行学校制,称土默特高等小学校,这是著名的“土小”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培养了乌兰夫、布赫、云布龙3位自治区主席,一大批自治区级领导(蒙藏学校和延安民族学院毕业生),还有走进央视《大家》栏目的全国知名画家兼武术大师妥木斯和2008年在呼和浩特主持过世界草原大会的知名教授云锦凤。这期间,1926~1929年招过中学班,学校曾改名土默特旗立第一中学,1947年再度招中学班,中学班就在学校的礼堂开学、上课,不久,学校的教导主任孟绍先生带着中学班另立门户,发展为现在的自治区级重点中学——土默特中学。

土默特学校于1968年停办,1978年复校,现在的名称是呼和浩特土默特学校。

土默特学校及文庙的历史影响

1724年,丹津在呼和浩特建立了土默特文庙,创办了土默特官学,尤其是1735年钦差大臣请来两代皇帝的匾额并编练了祭孔仪式后,使得各级官员经过文庙都必须下马或下轿步行,这对当地蒙满汉历代官员都定期举办正式而隆重的祭孔,对当地尊师重教和注重师德的社会风气的形成,起过独特作用。一年一度的祭孔仪式,土默特官学成了东家和主人,官学学监是祭孔仪式的主持人和指挥者,再高级别的地方长官也是客人,都得在官学巴克系(老师)的指导下祭拜祖师爷——孔子。这样一种传统年复一年,文庙成了神圣的场所,有文庙的官学成了人们向往的地方,官学巴克系也成了圣人的职业,而土默特地方尊师重教社会风气也在一年一年凝重和强化。所以,不光土默特官学、书院、学校的学子们培养了尊师重教意识,就连进不了土默特官学的汉族子弟,对文庙也是向往和敬仰。

蒙藏学校何以能集中培养一批土默特籍杰出校友呢?原因就在于蒙藏学校成立时,许多蒙旗还没有正规教育,而当乌兰夫他们于1924年、1925年先后在蒙藏学校入党时,他们的母校——土默特学校已经在庆贺建校200周年!土默特学校校友是进入蒙藏学校人数最多的,也是基础最好的。民国年间满泰任土默特旗总管期间,由于国民党政府的某些官员把民族政策视为封建特权,甚至无视民族的存在,使得当时土默特旗的旗权旗产受到严重侵害,旗财政陷入困境,满泰却能主动拿出一半薪俸支持困难时期的土默特学校。荣祥任土默特旗总管期间,由于日寇入侵,荣祥带着土默特旗政府避难于伊克昭盟,从而兼任当时的蒙旗抗战动员会委员长。一次,荣祥觐见蒋委员长,蒋介石批评荣祥,说:“你们内蒙古的青年尽跑到延安去了,包括你的公子!”荣祥知道这个情况瞒不过蒋介石,但他说:“年轻人都想上学,延安有学校。我们也想建个学校,但经费太困难。”于是,荣祥从国民政府获得了筹建伊克昭盟蒙古族中学的经费,又聘请北师大毕业的土默特青年经革成先生筹建并兼任第一任校长,一批流亡于伊克昭盟的土默特文化人成为了伊盟蒙中的先生,而他们的子女则成为该校的第一批学生之秀,其中,荣祥先生的二公子荣仲麟后来成为伊盟蒙中的第二位土默特籍校长。在抗战时期,延安民族学院前后约500名学员,其中内蒙古籍学员约300名,土默特籍学员约100名,而土默特学校校友即占65名。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接管蒙藏学校,亲历者是4位土默特学校校友,高布泽博负责接管工作,黄敬涛为校长,云曙碧任党支部书记兼教导主任,孙继祖任总务主任。乌兰夫等一批杰出校友成为自治区领导后,他们在创建自治区的过程中开创了内蒙古的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