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新势力 闪耀新时代】

【青春新势力 闪耀新时代】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春,因拼搏而精彩;青春,因奋斗而闪光。为迎接新国成立7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本刊推出【青春新势力 闪耀新时代】栏目,讲述各民族新生代文化人物的追梦故事,记录他们的理想与责任、使命与担当、信念与坚守,展示当代青年人同心筑梦、共创未来的青春风采。

  

马金莲:“把文学作为庄稼”耕耘的80后作家 

□ 田鑫

【青春新势力 闪耀新时代】

  人物简介:马金莲,女,回族,1982年生于宁夏西吉,迄今发表作品300余万字,出版小说集《父亲的雪》《长河》《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等8部,长篇小说《马兰花开》等3部。曾获郁达夫奖、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新人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鲁迅文学奖等多个奖项。

  出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的回族女作家马金莲,在缺水、辍学交织的生活状态下度过了童年。因为喜欢读书,她靠西海固人特有的坚韧和执着,用写作改变了命运。她用文字记录西海固、呈现西海固、激励西海固,书写着生活赠予的一切。

  缺水的村庄,如水的文字

  宁夏固原市西吉县什字乡一个被群山环绕的山村里,一条土路绕山盘旋而出,有人步行而来,有人赶着毛驴款款而去。乡亲们以种地为生,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

  马金莲就是在这个山村里度过了童年。

  村里缺水,唯一的一口泉养活着全村人,马金莲每天必做的功课是去水沟里担水。因为家里人口众多,因此这个家有着比别家更重的负担。

  祖父是木匠,农忙的时候帮忙种地,农闲时做点木活儿补贴家用。父亲是高中文化水平,在乡政府文化站上班。母亲是地道的农民,不识字,却头脑灵活,生性简朴。在亲人们的呵护下,马金莲一点点开始认识人世。

  回想起来,故乡是一个温暖的小山村,家庭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处处都洋溢着清贫而朴素的美好。但这美好,终究没办法抵抗贫穷,每个生活其中的人,都有可能因为清贫而拥有一个不堪的命运。

  唯一的改变来自于读书。“读书确实太重要了。”马金莲感叹,上世纪80年代,她们村里的女孩子很少有上学的,就算上学也只是上到初小就结束。

  其实,母亲一开始并不支持马金莲读书。小学三年级,她退学了,和妹妹一起放驴、放羊。但是,干着农活的马金莲后悔离开了学校,于是又去读书。四年级开始,她到完小住校,宿舍条件很差,冬天没有开水,冷水就着干粮果腹,而且要走很远的山路才能回家,所以在读书这件事上,马金莲吃了不少苦,但这也磨炼了她的意志。

【青春新势力 闪耀新时代】

  这些生活后来都成为马金莲书写的对象,老家的一切也因为有了她的书写而为人所知。因为生活的脉动被马金莲抓住并准确书写,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给马金莲的颁奖词如是说:“《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延续了萧红的文脉,用深情的笔调怀念那个已经远去的岁月,用细腻、质朴的笔触书写生活中那些让人动心的细碎鳞片,并将之慢慢地咀嚼,在纷扰繁复的表象之下,探索人内心深处的温情与良善。鲜活富有个性的语言通过细节让时光流转,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生活侧面和那个时代中国社会平民的生活状态。”

  回味起并不甜蜜的过去,马金莲有一肚子苦水要倒,但是归结到自己的小说,生活就变成另一个模样。那些超越了单一体裁边界的文章,没有跌宕的情节,没有臆造的故事,只有村庄的质朴和生活的简单,她的文字像水一样透明,反照着她如水的童年生活。

【详细】

(编辑:赵琳

[字号:]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