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40年,唐山大地震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回望40年,唐山大地震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7月28日,市民来到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祭奠地震中遇难的亲人。当日是河北唐山大地震40周年纪念日,市民来到唐山大地震纪念墙前,祭奠在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中遇难的亲人。 新华社记者 牟宇摄

  新华社石家庄7月28日电 题:回望40年,唐山大地震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新华社记者张百新、王洪峰、张洪河

  回望历史长河,俯瞰茫茫大地,唐山大地震是20世纪人类史上最惨痛灾难之一,这个有着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瞬间夷为平地,24万多鲜活的生命葬身瓦砾,16万多人遭受重伤。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恩格斯这样说过。大地震使唐山人民付出了惨痛代价,但震后唐山人民创造的“大灾无大疫”、迅速重建、恢复生产、城市崛起及形成的抗震精神等,都给全人类带来宝贵财富。

  抗震经验:让人类更好地应对灾难

  7月28日,在刻有24万罹难者名字的地震纪念墙下,81岁的刘显仁盯着墙上儿子的名字,目光久久不能移开。40年前的这天,他为了救朋友的孩子,自己唯一的儿子葬身废墟。

  震后唐山的每一个成年人,或是救人者,或是被救者,或是被人救出后又赶着去救别人。仅唐山市区,就有48万人在互救中脱险。每3个幸存者,就有1个是在互救中幸存下来。

  与此同时,地震过后8小时,第一支部队就急行军进入唐山市。随后的几天里,先后有14万解放军陆续赶到。人民子弟兵顶着频繁余震,舍生忘死,用双手、用最简陋的工具,争分夺秒,从死神手中夺回一条又一条生命,使1.64万名群众重获新生。

  地震后,留下16万多名重伤员。6天内,2万医护人员从全国各地奔赴唐山。开颅,开胸,截肢……一般医院少见的大手术在临时搭建的帐篷中,借助手电筒的光亮进行。如此简陋的条件却让众多垂危者保住了性命。

  大量伤员急需运往外地治疗。在通讯设备,雷达,远距、近距导航台均遭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唐山机场的调度员用眼看、用耳听、用大脑分析,15天里指挥3000多架次的救灾飞机安全降落,最短的间隔时间只有26秒。2万多名危重伤员得到及时救治,数千吨急救药品、急需物资源源不断运进灾区。

  震后半个月,铁路、桥梁修复,7万多名伤员被列车送出。事后统计,在28天内,10多万名重伤员通过空中或铁路被转运到全国各地救治,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医学和运输史上都创造了奇迹。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全球灾害史上,悲剧无数次重演。震后的唐山,飞机空中喷洒杀虫药水,防化部队地面出动洗消车,援唐医疗队、防疫队和灾区医务人员在断壁残垣中喷洒药物,唐山控制住了肠炎、痢疾等流行疾病。震后第二年,唐山市不仅没有发生疫情,全市各种传染病发病率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唐山大地震夺走了数十万人的生命,却为人类能够更好地应对灾难,在救援、防疫、伤员救治、灾民安置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唐山编发多期《唐山抗震救灾经验专报》,呈送中央和四川省委、省政府作为决策参考,为汶川地震灾区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地震研究:让人类更深刻地认识地球和自己

  7月以来,络绎不绝的人们来到地震纪念墙下,用鲜花祭奠逝者的同时也感受到自然灾害的残酷与无情。

  唐山大地震给全世界的地震研究者们提供了一个痛苦但又极具价值的天然“实验场”。地震研究专家不断来到唐山,据此进行大量研究,使人类加深了对地球的认识,对地震的研究也不断深入。

  40年前唐山是座不设防的城市,因而蒙受了巨大损失。大地震幸存者、河北省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苏幼坡说,唐山大地震之后中国多次修订《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开始全面重视建筑物的抗震设防问题。

  “唐山大地震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宁可千日无震,不可一日不防’。”河北省地震局局长孙佩卿表示,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已构筑成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防御、应急救援三大体系,体系的逐步完善正在将震害损失降到最低。

  地震灾难在现有的人类文明中尚不可完全避免发生,但人类在灾难面前不能永远被动承受。唐山的抗震实践及人文探索告诉世人,科学地震观、有效预防和及时心理康复工作,能够大大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伤亡。

  唐山大地震孤儿、中国第一位灾害心理学博士董惠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灾后民众心理创伤的康复工作。她说,地震的震动虽然只有十几秒钟的时间,但大地震给唐山人留下的精神创伤巨大。这里是灾害心理和心理干预最大的研究场。

  国内外无数实例证明,地震一旦发生,必将产生一系列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华北理工大学王子平教授,几十年来与另几位地震等方面的专家在研究唐山大地震这个案例时,把触角伸向了地震社会学。

  他们把灾害、灾害后果及灾害的预防与救治等纳入研究对象,提出了“大防御战略”,并在总结历次抗震救灾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出版了《地震社会学初探》及大量有关专著,不仅奠定了我国地震社会学的理论体系基础,确立了地震社会学的结构框架,而且具有直接的实用性。

  这一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的研究成果,无疑也将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因为在我们这个并不安宁的星球上,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各种灾难,而卓有成效的防御和应对会使人们更大限度地减少痛苦、伤亡和损失。

回望40年,唐山大地震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这是2016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一角(4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崛起奇迹:向世界证明中国力量

  震后40年时间里,唐山人民抚平伤口再出发,从毁灭中重生,在重生中崛起,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今天的唐山,已经变成矗立在渤海湾畔的一座现代化名城,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308平方公里,比震前增长4.6倍,市区人口也由震前的70万增加到25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