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山鋼集團有關部門獲得一組數據。目前,山鋼建有包括全國勞動模范在內的勞模創新工作室105個,以勞模創新工作室為主體開展課題研究和成果1576個,創造直接間接效益14.7億元。
據了解,山鋼注重發掘以勞動模范為主要群體的“典型資源”,通過“筑杏壇建平台讓恆星永駐,育藍領鑄造國企工匠”等方法發揮勞模優勢,助勞模精神開枝散葉,使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為山鋼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人才培育和效益提升的孵化器。
激活資源 以勞模示范帶動培育“工匠精神”
在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山鋼所屬各單位積累了一大批勞模資源。他們激活這一寶貴資源,充分發掘勞模的精神財富和技術優勢,放大勞模的輻射帶動效應,通過制度保障、資金支持和創新培訓載體、豐富激勵措施等手段,以勞模示范帶動培育新時期“工匠精神”,用機制體制來肯定勞模精神的引領作用和國企工匠在勞動創造中的主體價值,通過以勞模創新工作室為主要形式的平台建設,不斷打造一線工人科技創新和人才聚集高地。打通管理、技術、技能之間的晉升壁壘,暢通勞模工匠職業成長的多向進階通道,逐步形成了創新工作室以問題導向、面向現場、針對職工的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體制機制。
黨的十九大代表、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藺紅霞,一位名副其實的匠人,從“白衣天使”到“工地焊工”,從“一竅不通”到技術精湛的“焊工大拿”,17年來,“半路出家”的藺紅霞不斷學習,不斷成長,在逆境中磨練意志,在艱難中堅守夢想。
2013年4月,山鋼集團萊鋼建安公司以她的名字命名成立了“藺紅霞勞模創新工作室”。藺紅霞把創新工作室作為傳承“工匠精神”的搖籃,帶領工作室成員,圍繞質量、成本、設備等重點,改進傳統焊接工藝,破解技術難題,攻克急難險重任務。近3年來,該工作室先后獲得國家專利18項、技術創新項目26項,創效益510萬元。
目前, 105個創新工作室成為勞模示范帶動作用的“新平台”、落實精益管理的“主陣地”、解決生產一線難題的“攻關站”、推動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的“孵化器”。近兩年來,各級創新工作室獲得發明專利353項,累計完成技術創新成果1265項。
站C位當主角 勇於承擔責任和擔當
萊鋼設備檢修中心耿玉棟勞模創新工作室、山鋼日照公司的胡淑娥勞模創新工作室、濟鋼集團姜和信創新工作室、山鋼股份萊蕪分公司運輸部姜立鬆勞模創新工作室……
在山鋼,勞模創新工作室如雨后春筍不斷涌出,在釋放出巨大創新效應的同時,各級勞模工作室還成為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演武場和試金池,一大批技術工人經過創新工作室的培育,成長為企業的棟梁和中堅。
目前,活躍在山鋼生產一線的各類“土專家”,基本都經過了創新工作室的洗禮和錘煉。萊鋼設備檢修中心的耿玉棟勞模創新工作室先后獲得國家發明專利60多項,金牌師傅帶出了一批狀元徒弟,先后培育出了山東省齊魯首席技師、富民興魯獎章獲得者、山東省技術能手、全國鋼鐵行業崗位技術能手12人。
濟鋼集團的姜和信創新工作室,是濟鋼第一個以職工個人名字命名的職工創新工作室。姜和信帶領創新工作室研發的創新項目廣泛應用於現場,其中,8個項目通過完善升級,形成定型產品推向市場,為企業創造效益。
姜和信在工作時有個習慣,就是隨身帶著一個筆記本,把設備運行原理、工藝流程、故障處理全都記在上面,並依此畫出圖紙。不到1年時間,姜和信便將所有設備的圖紙畫了出來。現場設備哪條線路在什麼地方、哪裡有接頭,他都一清二楚。“我雖然當不了科學家,但可以當一名能工巧匠。”
姜和信把“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成就未來”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刻苦實踐,業務素質在幾年內變迅速提高。
引領創新 成轉型發展、二次創業的排頭兵
在山鋼,各級勞模敢於站C位當主角,承擔起解決現場問題的責任和擔當,他們立足於各自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把生產現場遇到的問題帶回來研究試驗,提供科學有依據的解決方案,成為直通現場切實解決瓶頸制約的試驗室和創新室。
山鋼股份萊蕪分公司運輸部建立姜立鬆勞模創新工作室后,從資金上扶持、硬件建設上幫助、職工配置上把關,先后有一批人才走出班組成為管理技術骨干和創新干將。今年4月18日,曾在這個工作室工作的職工蔡開雲,因“科技創新突出貢獻獎”獲萊蕪分公司20萬元重獎。
也因此,姜立鬆勞模創新工作室有了“人才孵化器”的美譽,兩年多來,有30人在技能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2人被提拔到管理崗位。“‘互拜師徒’‘雙師帶徒’是我們勞模創新工作室的傳統。”該工作室的負責人卜德勛班長表示。
近日,由姜和信創新工作室研發的提升機移動小車脫節保護裝置在石橫特鋼投入使用,這為濟鋼瑞寶電氣創造了3萬元的經濟效益。此外,他們研發的第三代自動售貨機的委托加工業務也正在洽談中……圍繞轉型搞研發,圍繞效益搞創新,姜和信創新工作室正成為濟鋼職工轉型發展、二次創業的排頭兵。
(責編:王吉全、胡洪林)
人民日報客戶端下載手機人民網人民視頻客戶端下載
推薦閱讀
圖解:2018年山東12市黨政“一把手”調整 2018年,山東省12市19位黨政“一把手”進行了調整。從籍貫看,19位“新面孔”均是土生土長的山東人。這12市除濟南、東營、濰坊、威海、濟寧、日照、棗庄7個市的市委書記、市長(代市長)雙雙換人之外,其余5市的黨政“一把手”均有調整。九位前任市委書記七人升任省部級領導,一人另有任用。…【詳細】
山東頻道原創稿件
一文讀懂山東“省以下財政管理體制改革” 深化省以下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力爭2020年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山東打響了2019年改革“第一炮”。 財政體制是調節政府間財政分配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引導地方經濟行為的“風向標”。由於多種歷史原因,山東省本級財政支出相對不足,並且由來已久。…【詳細】
山東頻道原創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