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也有托儿遭遇消费陷阱怎么办

当前,在网游中充值、消费以获得更佳娱乐体验,已日益成为主流娱乐消费选择。在国人购买力上升、对文化产品需求日益旺盛的今天,这种消费并无不当之处。但是,日益火爆的网游市场中存在的欺骗诱导消费的“割韭菜”现象,也值得引起警惕。

网游玩家遭遇设局

年过三旬的王先生是一家制造企业的中层干部,拥有不菲的薪酬收入,但高节奏的日常生活让他感到很是疲惫。一天,王先生浏览网页时被一则网游的弹出广告吸引。网页上“屠龙宝刀,点击就送”、“一刀99级”的宣传语,让他回忆起了青年时期与朋友们在网吧里征战沙场的时光。

注册游戏账户后,王先生发现除了按部就班的“打怪练级刷装备”外,游戏中还可以通过在游戏商城中购买特殊宝物、VIP待遇让玩家角色获得快速成长。游戏中又根据等级排名、角色战力等数值设计了诸多排行榜,并会定时在全服务器滚动播报榜单前列玩家的信息。

只需充值就能实现曾经的梦想。他迅速“上头”了,并曾在一个月内为游戏投入了20万元,终于如愿成功冲入各排行榜的前一百名。随后,王先生被游戏公司拉入了一个名为“至尊”的QQ群,群内成员都是与他一样的“氪金大佬”,而排名榜首的群友月均投入更是超过百万。

他想要收手。但不久之后,王先生愕然发现,自己在榜单上的排名竟然开始迅速下滑,一批从没见过的名字迅速窜上榜单,把他挤出了前一百名。不服气的王先生再次充值购买装备,重新杀入前排。这样的过程,随后不断循环上演。在不经意间,王先生的积蓄竟然入不敷出了。

是经营策略还是欺诈

如果您在玩网游时也遭遇了王先生的经历,请一定要提高警惕:因为这很可能是网游公司的“托儿”在作祟。

不少网游公司选择外聘玩家、甚至让自己的员工创建角色,又通过更改游戏数据赋予这类“托儿”远超普通游戏角色的能力数值。这让“托儿”们很容易将“大佬”玩家们斩落马下。而不甘屈居人下的网游玩家,就只能选择持续大额充值,这无疑正中游戏公司的下怀。

尽管没有全面的统计数据,但通过设“托儿”刺激消费几乎已是网游行业的“潜规则”。不少小型网游实际就是靠为数不多的“土豪”玩家运营盈利,为了抓住这些主力用户,网游公司往往挖空心思提供“一条龙”服务。在这样的策略下,你的公会下属、美女队友乃至争夺排名的宿敌,都可能是网游公司的运营人员。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无论双方之间是劳动关系还是委托合同关系,“托儿”的行为由网游公司授意,在目的和效果上是为了使网游公司不当获取超额利润。所以,“托儿”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均应由游戏公司承担。

我国《民法总则》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这就是说,对被“托儿”欺骗诱导消费的玩家而言,可以向网游公司提起诉讼,要求撤销因此发生的消费行为,并返还相应财产。但应当注意的是,这一权利必须在玩家知情之日起一年内行使,否则撤销权将依法消灭。

挽回损失该提交什么证据

被“托儿”欺骗诱导的法律责任明确又简单,但真正的困难在于如何证明自己遭遇了“托儿”。毕竟,“托儿”与网游公司的交易内幕十分隐蔽,外人无从得知。

对于证明问题,我国《民事诉讼法》采取了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规定,人民法院认定事实存在标准为“审查证据并结合相关事实,确信待证事实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换句话说,玩家无须确实证明“托儿”受游戏公司指派、从事欺骗诱导消费的特定工作,只需要证明游戏中的某些游戏角色具有与普通玩家相异的反常特性即可。

这些反常特征包括:角色等级、技能等级以不合理速度提升,连续获得极品装备,上线时间极为固定或非常短暂,基本不与其他玩家交流等等。在玩家提供此类角色存在的证据时,人民法院即可初步认定“托儿”存在的事实。此时,网游公司需要承担证明“该角色系正常游戏行为”的举证证明责任,包括提供相应角色的充值记录、上线时长等。如果其无法对此进行合理解释的,即可认定存在欺诈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玩家通过主张欺诈追究网游公司的法律责任,除存在欺诈行为外还需要满足一个条件:即自己的充值消费行为是受欺诈行为影响作出,与欺诈行为存在因果关系。这不难理解,否则一名玩家证明受到欺诈,全部玩家都将获得退款的权利。一般而言,玩家只需证明其与异常游戏角色存在竞争关系,比如争夺特定装备宝物、榜单排名等即可。

必须说明,本文讨论了网游公司欺骗诱导消费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并不意味着其不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在较为严重的情形下,网游公司“设局”的行为很可能符合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方法骗取财物的法律规定,从而涉嫌构成诈骗罪。网游公司必须意识到,设“托儿”吸金的后果并非“一退了事”,只有在玩法和运营思维上多动脑筋,才是网游长期生存的根本出路。(苏航)


(责编:丁亦鑫、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