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故事】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

【园区故事】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

  我,一个普通的北科建集团员工,一个刚刚31岁的年轻人,并不能代表这个“成立近20年、拥有22家直属分子公司的大型国有综合房地产公司”妄谈其成长和经历。因为这个公司的传奇,并不是一两个人,两三件事儿可以概括的,因为它的传奇已经印刻在每一个北科建人的灵魂里,而我有幸,用我8年最好的青春,印证着这个传奇的延续。

  记得是2010年的5月30日,我正式走进北科建的大门,在其主管商业的经营分公司任职。那时的我还是个23岁的孩子,毕业没几年,初出茅庐,一身锐气,虽然有几年工作经验,但从未在这种量级的公司磨炼过。现在回忆起来,当时是:一丝激动中掺着腼腆,憧憬梦想中怀着胆怯。总之,第六感告诉我,距离美好的未来也许更近了一步。

  初到北科建集团的“中关村广场购物中心”商业项目(以下简称“中关村广场”),我就马上用双脚丈量了项目的全部细节。这个简单的工作我花了一周时间,原因也很简单,项目太大了!

  整个“中关村广场”建面达20万平以上,前后横跨地铁四号线:中关村、海淀黄庄两个地铁站,地上地下项目全部贯通,四通八达。如果再算上北科建集团管理的中关村地下管环廊区域,毫不夸张的说,你可以从我们“中关村广场”项目去到中关村核心区域内的任何一个地方。

【园区故事】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

  别说是当年初入商圈的毛头小子,就算放在现在,我也很少见过体量如此庞大,格局如此特殊的商业集合体。当然,关于商业格局的疑惑并没有困扰我太长时间,随着与老同事工作中的交流,不久就得到了令人震撼的原因“中关村核心区就是咱们集团盖的啊~~”。

  同事们漫不经心的话语,不断刷新着我对公司的认识,比如“当年鼎好是我们的~” “当年海龙是我们的~” “当年欧美汇购物中心是我们的~”“当年中钢地标大厦也是我们的~” ……听到后来脑子里就只剩下一句话“这个公司真牛啊~~”。

  以致多年后我还会引用以上的台词去向客户概括北科建的背景和实力。是啊,在那个年代好像中关村的一切都是北科建建设的,要多么伟大的公司才能为响彻世界的中国硅谷“中关村”,做出如此大的贡献呢?

   那一年,我在诺大的北京城,走在北京中关村的马路上,作为一个普通的运营员工,为北科建集团效力,而一切就从这里开始。

【园区故事】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

  不到两年时间,我的努力就得到了公司领导以及各位同事的肯定,公司决定将我从运营部调往公司龙头部门“招商部”,开展新的工作。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人事调动,却使我个人事业走向的里程碑。

  事实也证明,在“中关村广场”里走到商业地产第一线,是一个多么幸运的开始。 一个优秀、成熟的商业平台,对一个新人的宝贵程度不言而喻,伴随着不断在实践中学习,我开始了专业招商工作的进修之路。

  期间,我最大程度发挥了优秀商业平台的作用,几乎用最短的时间,了解了整个北京商业圈,积累了大量人脉和商业资源,为以后的工作铺垫了夯实的基础。

【园区故事】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

  2010年至2013年的中关村正处在快速发展和变革时期,不仅传统的电子商品驰名中外,如日中天,整个中关村西区的的氛围也随着商业、文化的发展,被贴上“商业中心、潮流文化中心、高新科技领头羊”的标签,整个区域欣欣向荣,焕发着无限的活力。

  也是这几年,北京“中关村广场”在整个北科建集团经营分公司团队的努力下,年租金额度创历史新高,一度达到2亿以上。但超高速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当时有一些不法分子就看中关村区域的高人气、高人流,想在中关村组织非法活动,好在政府马上反应,安排大量警力,有组织、有计划的对非法分子进行震慑和执法。

【园区故事】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

  由于北科建集团在中关村的特殊地位,也因为“中关村广场”的特殊位置,我们公司全体员工,均义不容辞的投入到这场特殊战斗中。北科建集团在维稳工作中,持续为政府提供办公场地,安排工作人员配合政府人员工作,供给热水和食品,实打实的支持政府维稳工作,尽全力协助奋斗在一线的武警官兵。因为公司所有员工都知道,只有安定的社会秩序,才能带给我们所有人繁荣富足的生活。 这一刻,北科建与中关村荣辱与共。

【园区故事】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随着北科建集团近些年的不断壮大和发展,主体业务已经走出北京,遍布全国各地。为了公司更好的发展,2013年8月份,“中关村广场”也终于迎来了其作为商业地产的最终命运:“出售”。

  虽然作为一个商业地产人,我们清楚地知道一个商业地产的一生就是“持有——增值——售出”,但当其发生在我们血汗结晶的“中关村广场”上时,那种不舍,可能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够体会。但不舍归不舍,我们北科建集团经营分公司的整个商业运营团队,都用其最专业的水准和精神完成了北京“中关村广场”项目的交接工作。

【园区故事】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