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为美好生活

  改革开放,使我们在“一带一路”上点亮了“华能明灯”,让华能形象远播海外。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不忘初心,在中巴经济走廊上用生命描绘好华能的“三色”斑斓,为国争光。

  华能榜样——萨希瓦尔电站工程部

  奇迹“点亮”萨希瓦尔

能源为美好生活

  在中巴经济走廊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发扬华能“三千精神”,坚持“五个一流”,以“高水平达标投产,创行业优质工程,争创国家优质工程金奖”为总体目标,紧紧围绕工程的基建中心任务,全力以赴抢工期、抓质量、控造价,克服诸多困难和不利因素,建成了中巴经济走廊上首座大型清洁高效燃煤电站。他们就是萨希瓦尔燃煤电站工程部,他们用行动书写了中巴友谊新的篇章。

  肩负使命,以苦为乐闯天下 

  2015年5月1日,萨希瓦尔项目工程部的15名职工作为“先遣队”,第一次踏上了萨希瓦尔这片土地。虽然对那里的艰苦条件早有耳闻,也做好了思想准备,但高达45摄氏度的气温,两个集装箱搭建的临时办公场所,没有空调、没有风扇,连胶鞋都被晒化的恶劣条件,还是让他们的心头为之一震。

  为了确保安全,工程部把住处安排在离厂址15公里外的一个军营,房间里阴暗潮湿,蚊虫乱飞,垃圾遍地,营区外就是荒凉的黄土山,经常有眼镜蛇出没。由于基础卫生条件差,登革热时有发生。为了保证安全,项目部制定了严格的工作、生活纪律,他们每天被军队护送着上下班,除了工地就是驻地,几乎从不外出。

  恶劣的环境、艰苦的条件,加上头绪繁多的工作,很多人开始发烧、腹泻,燃料专工邵勇一个月瘦了20余斤。大家开始思念家乡、亲人,有的甚至对自己来巴基斯坦的决定产生了怀疑。

  看到大家的思想波动,项目党委书记和支部书记分别与大家谈心:“大家走出来就代表华能、代表中国!”“不怕,有困难大家一起扛。”“家里的事公司都替大家想着。”大家的信心增强了,“既然选择出来,就要干出个样子,不然有什么脸面回去。”

  敢为人先,团结协作创奇迹

  工程部所有员工都是初次走出国门,工作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可研、初设、施工、调试,每推进一项工作,都要付出很多额外的艰辛。

  巴基斯坦土质疏松,建厂房必须进行30多万方的基础换填。2015年8月,现场基坑开挖,最深处达15米,可大雨偏在那段日子里下个不停,若不及时将坑里的地下水、雨水抽出,基坑随时可能出现塌方。他们冒着大雨,不分昼夜轮流蹲守在基坑旁,一边用潜水泵抽水,一边查找随时可能出现的裂缝,渴了就喝基坑的水,饿了就吃又干又硬的馕。或许是大家的精神感动了上苍,基坑最终安然无恙。

  项目建设中,最关键的是图纸、设备和物流。巴方基础工业薄弱,项目88%的设备和材料要从国内运去。一船货物自上海港发出到施工现场,至少要45天。既要保质保量,又要加快速度,怎么办?严格设备监造及出厂验收,确保缺陷不出国门;盯紧现场,倒排工期,催促厂家加快生产和设计出图工作。为了施工需要,工程部所有员工都当起了搬运工,不管谁从国内回来,行李箱里都装满图纸、备品和配件。两年来,通过他们随身携带到现场的图纸、零部件达上万件。

  工程建设全面展开后,3000多名巴籍员工参与到工程建设中。要想管理好这些平日里穿巴袍、拖鞋、一天祈祷5次的巴籍员工着实不易。工程部一方面严格执行规定,奖罚分明;另一方面又充分尊重巴籍员工的习俗,现场设立祈祷室,让他们按时祈祷,正常过斋月,并组织捐款,帮他们解决特殊困难。很快,巴籍员工接受了中方的管理方式,经常伸出大拇指:“中国兄弟,超级棒!”

  拼搏奉献,大国工匠铸精品

  尽管条件艰苦、困难重重,但大家没有忘记动员会上领导的嘱托:打造精品工程,树立华能在“一带一路”上的品牌形象。

  协议签署、设备提资、图纸审查,设备招标、催交催运、质量验收……一项项工作忙而不乱,大家保安全、抢工期、抓质量、控造价,一项项纪录一再被刷新。

  项目进入到施工调试阶段,正逢高温天气,正午施工现场气温高达60多度,隔着厚厚的手套都感觉到设备烫手,穿着胶靴双脚都被烫得站不住。就是在这样的气温下,大家一天要在90多米高的锅炉上爬几个来回,每人每天在现场平均要走两万多步。

  两年的项目建设是一场与高温较量、与时间赛跑的战役。工程部的同志们“5+2”“白加黑”,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因为长时间佩戴安全帽在阳光下暴晒,每个人的脸上都留下了两道“安全印”。为了按期完成任务,项目部把锅炉水压试验、全厂倒送厂用电等24个重要里程碑节点,落实到每个人头上,并在鲜红的党旗下,签订了责任书。

  锅炉主管于益涛负责的是锅炉水压试验,为保证锅炉焊接质量,他对焊口实行“终身负责制”,五级验收,级级签字画押,不达标准不转段。最终,两台锅炉水压试验提前两个月完成,8.2万多道焊口无一泄漏。

  工程部主管孟骋负责化学制水,他日夜穿梭在现场,监督、检查、管理、协调。没有会议室,就组织参建各方在现场站着开会;晚上没有正式照明,就打着手电梳理当天工作。经过两个月的日夜鏖战,2016年10月30日,当他捧着现场制出的第一批合格水时,激动得双手颤抖。

  2017年除夕夜,倒送厂用电实现一次成功。为了这一天,大家已经连续奋战了100多个日夜。电气专工周鹏林发着高烧连续三天三夜坚守在工作现场,倒送厂用电成功后,他累得吃不下一口年夜饭,也顾不上给家人拜年,就沉沉地睡着了……

  精诚协作、合力攻坚。随着项目的推进,24个重大里程碑节点正点完成率百分之百。

  2017年5月24日和6月8日,是工程部职工终生难忘的日子,两台机组分别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验,建设工期仅用了22个月零8天,比计划工期提前200天!面对不断飞来的一封封贺报,大家激动地拥抱在一起,任凭泪水流淌。

  在7月3日举行的项目庆典仪式上,巴基斯坦前总理谢里夫称赞项目创造了巴基斯坦电力建设史上的奇迹;集团公司主要领导称赞电站创造了“五个之最”——巴基斯坦单机容量最大、技术最先进、环保指标最优、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速度最快、最先投产。

  甘于付出,舍家为国写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