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万里路助力乡村振兴 寻初心使命献礼七十华诞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7月14日至7月29日,从莆田学院到会昌县经历10小时车程跨越520km、15天走访13个村庄、访问超800户家庭、宣讲覆盖15680人、走过2958091步,历程2218.57km……这是一支由14名青年大学生组成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他们带着科学文化、带上摄影设备、带着梦想与担当走进今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的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

学之有用,用之于民,他们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规划;让科技文化走进百姓人家,用科学的力量为更多的孩子埋下真善美的种子;用镜头记录新会昌,聆听会昌最美的声音;用脚步扎根新时代,用笔触感悟新思想……他们就是入围2019年共青团中央暑期三下乡“深度贫困地区青春行”专项实践队中的莆田学院“青春筑梦”实践队。

“让‘思政’课堂走在乡村的泥土间”

会昌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全国第二批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莆田学院“青春筑梦”实践队发挥团队专业特色、利用校园资源,分别从城乡规划、环境与生物工程、文化传播、物联网工程等所学结合实践经验,为村庄发展建设、农村电商建言献策。

2019年7月15日,学校团委书记林强也以此次实践队的出征为起点与会昌县团委共建“莆田学院社会实践基地”。“把社会当作‘思政’的大课堂,在艰苦奋斗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让青春的日记书写在祖国的土地上。”林强说,共建社会实践基地是地方与高校培养人才的又一次历史性创新,是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机会,也是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的一种方式。

近年来,会昌县多级合作攻坚克难打赢脱贫攻坚战,但对于当地的部分旅游特色并还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宣传推广渠道没有全部打开,对于一些正在欣欣发展的产业也面临着销售渠道的推广等。在了解这些情况后,实践队扛上摄影摄像器材,通过新媒体的方法来记录和传播地方文化,走进红色基地、拜访老兵,踏进田野、走访农户,认真收集与农业、旅游业发展有关的案例,充分结合地方的产业文化、历史文化及乡村振兴发展,用实际行动集中力量,让红色基因在这片红色土地生动流淌。

“一个县的巨大变化,离不开团结一心的力量,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精准扶贫的强大力度。”负责团队记录工作的团队成员严尹铭望着如今宽阔平整的柏油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会昌县感触说到。在各个乡镇村庄走访时村民们纷纷盖起了漂亮的新农房,摆脱了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村里丰富的产业,让村民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既盖上了小洋房,修通了户户通,美化了村庄的环境,村民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了。

团队成员黄慧莹在工作日志中这样写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会昌县的蜕变中可以看出会昌县从一个贫困县到摆脱贫困县的帽子这一过程中,与时俱进,才能跟上前进的步伐,才不会落伍,始终牢记着为人民谋福祉这一初心,才有了现在的会昌县。

“让科技文化筑梦乡村振兴发展”

在村里的活动室里、乡村街道的水泥路边、当地村里的露天空地里、寻常百姓的圆桌旁,实践队自备电脑、投影仪、放映笔等电子设备及宣传单资料等,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所需在人居环境整治、现代农业、生态文明、垃圾分类、精准扶贫等方面进行上百次宣讲,让当地15860位受众从中受益。

“这些大学生来家里和我们聊家常,讲到环境干净整洁了,客人就会感到舒坦,农业种植用上现代的机械,日子就能越来越好!”当地村民感慨,村子变化大,越来越美,并对未来乡村生活充满信心,希望在乡村振兴的政策扶持下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幸福小康的生活。

脱贫攻坚战里的未来乡村、木兰溪治理经验、厉害了,我的国……团队的宣讲内容厚实而丰富,注重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时事热点、发展经验、现场互动,让“我的中国梦”、“青春信仰”、“社会核心价值观”等精神内涵深入人心,实现新时代里的新思想、新政策、三农助农政策等理念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到人民群众中去。

从我的梦到中国梦,宣讲方式百花齐放。在对每一个乡镇走访的过程中,实践队都将组织开展一次大型的集中式宣讲活动,听众不仅有当地成年村民,更有当地留守儿童。“选取‘厉害了,我的国’作为宣讲的主题,通过观看影片、科技解读以及歌唱祖国的形式进行宣讲,其中穿插着‘我的梦想’。”实践队成员郑钰说,希望这样的宣讲方式帮助孩子们开阔眼见,更重要的是在孩子的心灵深处埋下一颗真善美的种子。

“在宣讲现场,我们明显能够感受到很多的孩子眼睛里在放光,这就是科技的力量、祖国的力量吸引了他们,让他们对未来、对梦想更加的憧憬。”团队成员詹宇镇说到,为当地的小听众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将科学理论讲透彻、讲鲜活,在科普新鲜知识的同时,坚持为当地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思想理念,树立远大理想,注重真抓实干。”

“聆听基层最美的声音,向祖国致敬”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道路虽漫漫,实践队的进村入户已成为了日常工作中的重要一部分,走进农户的家里不仅是科技文化的宣传讲解,也是新农村变化的调研发现,更是聆听百姓感叹沧海桑田变化的声音。百姓感叹过去的“吃、住、行”的艰辛,与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实践队聆听着这块新土地上奋斗起来的这一代,在党的领导下一切从无到有的奋斗历程;记录着扶贫干部、第一书记与他们共同走在一条战线抗战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

“真正的走在基层一线聆听他们的声音时,我才发现他们是多么的伟大和不容易,也深深的感受到在基层工作的他们是多么的繁忙和辛苦。”团队成员黄华洋感叹,团队一路走来访谈了许多的部门领导、扶贫干部与第一书记,每一次寻找他们的影子都是在产业基地、田坎边、农户家,而面对他们所做的事,他们总是认为这一切都是平凡普通的事。

在实践队成员高凯杰的心里,扶贫干部刘红霞的故事深深的触动了他,让他更加的明白“为人民服务”的意义,也更加的坚定他将来愿意走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服务好最需要的人民。在高凯杰看来,刘红霞既是一名扶贫干部,也是一位爱心妈妈,而她的家庭更是为脱贫攻坚的发展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她与丈夫同身埋头脱贫攻坚事业,她只身一人坚持公益事业近十年,她所做的这一切却只是为了“看到他们的生活慢慢的变好”。

如今的会昌县,风景秀丽、文风兴盛、民风淳朴,拥有脐橙、贝贝小南瓜、烟叶等特色产业。自2017年以来会昌县入选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汉仙岩景区入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会昌米粉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标志……六大攻坚战“好风景”在会昌徐徐展开。2017年,会昌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5亿元,突破百亿大关,同比增长9.5%;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稳稳上升。2019年4月,省政府批复会昌县退出贫困县!

“通过这次实践走访收获,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将会昌县脱贫攻坚翻天覆地的变化故事汇编成册、制作成画册、剪辑成视频,用我们的力量将这些最美的瞬间记录下来,分享出去,让更多的青年也一起听见这里的故事,引领更多的青年投身祖国的建设发展中”实践队成员詹宇镇介绍,在建国70周年之际,实践队成员也将通过自己的力量将会昌县的脱贫攻坚的故事寻访汇编整理向祖国献礼。

“这群年轻人在实践中肯吃苦,能够深刻的去领悟扶贫第一线的扶贫攻坚精神,努力学习基层的工作方式方法,深入了解基层的经验,利用所学,走进乡村,服务乡村,在大热天的行走中很是不容易。”中国日报社派驻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高排乡南田村第一书记王震说,青年大学生能够有这样一次难得的社会实践经验很不易,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学习,相信在他们的将来毕业后也会更多的选择走向基层,去服务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