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国内 • 正文

访I Do基金会创始人李厚霖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柯基

  还记得蒲虹学吗?十年前“5·12”汶川特大地震,她被埋了三天三夜,失去了左手右腿。十年后,她已投身公益,在为保护羌绣文化遗产而努力。日前,中国青·中青在线记者同当年救助虹学到北京治疗的I Do基金会创始人李厚霖取得了联系,畅谈近些年的公益之路。

  谈及是怎么和公益联系到一起的,李厚霖讲述起十年前的那场往事。

  “其实救助蒲虹学这个事和成立基金会几乎是在同时,12号地震,我们15号就捐款成立了基金会。”而在网上了解到蒲虹学的情况之后,李厚霖带着急需的药品第一时间赶往四川。“当时看到这个孩子整个人都是变形的,胳膊和腿都被严重压伤出血,还有一个叫朱春燕的孩子,她们是同班同学,都是72小时后才被救出来,医生最后都说按照正常的治疗方式能生存下来的可能性很小。”

  看到孩子们的遭遇,李厚霖做出了一个决定,“在那种情况下,我们就决定从头负责到尾,最后跟她们一块住院的还有另外一个几岁的小女孩,我们发起成立了一个‘汶川新家庭’,第4天、第5天的时候把她们从北川运到北京,进行专业的治疗。”

  之后,李厚霖和好朋友分别对这三个孩子进行了“助养”,把她们纳入到大家庭中,定期和她们沟通、交流。

震后十年,公益十年—访I Do基金会创始人李厚霖

  而这一救就是十年。

  一直到大学毕业,她们有了自己的生存能力,还会给她们解决最基本的生存费用。

  谈及坚持的原因,李厚霖说,“一次性的救助,很多人都在做,后来我们就想,这些孩子在这次灾难中暂时得到了医治,但过去之后未来是需要成长的,尤其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所以我觉得成立一个新的家庭,让他们能够彻底地、能够更长久地感受到一种被爱、被关怀的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蒲虹学的人生选择让李厚霖对公益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李厚霖和蒲虹学聊天时,尽量不提及那段过往的经历。“但是她大学毕业见到我的第一面就说,‘李叔叔,我的经历已经不普通了,我希望未来能做不一样的一些事。’”投身当地的羌绣文化保护,这让李厚霖感受到这个孩子是被爱承载着的,“大学一毕业就有这种心,我觉得太有意义了。”

  “公益行动坚持到现在,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和价值,特别是我们看到她在这样一种环境和氛围中成长起来,更觉得这件事的可贵,而且这10年来点滴的付出,用正确的方式去做一件事,这对于我们基金会本身来讲是很有价值的一个积累”,李厚霖说,“我们基金会成立10年来,一直没有中止过。这些一件一件事的积累和沉淀,最后让你一步一步更愿意去前行、去深入,在这个领域中去做更多这样的事情。”

  I Do基金会10年来的救助范畴也越来越大,从成立一开始对汶川地震的支持和参与,到最近几年对羌绣文化遗产的保护,李厚霖说这条公益之路不会停下来,“今年8月份,我们还会启动西藏唐卡、藏香等手艺项目。”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国际   |   国内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汽车   |   房产   |   教育   |   军事   |   生活   

    Copyright © 2002-2017 eastdaily.net.cn. 东方日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