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生活 • 正文

李书福代表:吉利走得再远 仍然初心不改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CoCo

  今年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第16次赴京参会。过去15年里,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李书福曾提出过数十份提案,内容涉及知识产权、无障碍公交系统、大气质量立法等多个方面。

  2018年,李书福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在浙江代表团驻地,李书福代表与浙江在线记者畅谈吉利20年造车路、吉利收购戴姆勒股权的战略考量等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记者:我们注意到,前些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您呼吁为自动驾驶立法、发展甲醇汽车。今年是您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又将关注哪些内容?

  李书福:我来自汽车行业,我最关注的还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我们怎么造出高品质的精品车,我国的汽车产业如何在国际上更有竞争力。此外,我还带来一份关于规范净化网约车环境的建议。

  记者:我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2001年您和联想的柳传志等企业家一道参加央视《对话》栏目访谈,当时吉利刚刚拿到汽车“准生证”,对您造车的梦想,当时大多数人不以为然。您却坚定地表示,吉利要造自己的汽车,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汽车产业。现在回想起来,是什么感受?

  李书福:我记得那次对话。满打满算,吉利造车20年了。这20年,吉利确实见证了汽车行业的风云变幻,也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变迁。20年前,中国的汽车工业基本是国营企业和合资企业的天下;20年后,民营汽车企业已经登上了世界舞台的中央。

  但是,吉利还没有真正成功,我们的困难和挑战很多,也包括来自于非汽车行业公司的挑战。的确,整个汽车产业正面临大变革,我们没有退路,唯有埋头打基础、练内功,迎接挑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不断地朝前发展。

  整体上看,中国汽车工业还谈不上强。但是我相信,在国家不断开放的背景下,依托中国庞大的汽车市场和资本力量,中国自主汽车品牌还将迎来更大的成长空间。

  记者:您创业之初,大家都说您是“汽车疯子”,不相信“李书福能造出汽车”。这么多年,您带着吉利是怎么挺过来的?

  李书福:实事求是地讲,吉利过去几十年走过的路,确实是非常非常艰难的,经历了非常多的坎坷曲折。我要由衷地说,吉利的成长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如果没有国家允许民企进入造车领域,我们什么也做不了。我清楚地记得,2011年11月,我们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

  今天,吉利汽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六个汽车品牌,产业已经遍布全球,但我们不会忘记吉利出发的地方——台州临海。当年,我们正是在这里先办技师技工学校,培养产业工人,再培养自己的工程师、设计师,为造车打基础。总之,吉利能在浙江“长”出来,一是因为政策好,再是浙江的发展环境好,我内心非常感激。如今浙江推行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企业特别受益。

  记者:那些百年的汽车企业,如丰田、大众、戴姆勒,都纷纷改变了自己的使命和定位。他们不再仅仅是“汽车制造商”,而是“出行服务提供商”。在这样一种行业大变局中,吉利如何自处?

  李书福:现在的汽车市场,确实正迎来大变革。变化永远存在,我喜欢挑战。每一个前瞻性的汽车技术,我都感兴趣,比如自动驾驶、飞行汽车。吉利收购了美国飞行汽车公司,就是要让汽车在天上飞这个梦想变为现实。我们也在布局新领域,这两年,沃尔沃和优步共同开发无人驾驶汽车,吉利还和谷歌联手开发无人驾驶技术。

  我希望吉利以后能造出这样的汽车:它能自己驾驶,自己维修,自己加油,自己充电;它可以成为我们的秘书和保安;它可以非常智能化,不会给人带来麻烦,不会伤害人,也不会污染环境……这是我心目中的汽车。

  记者:最近,吉利集团收购戴姆勒股权的消息公布后,外界对此解读很多。

  李书福: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服务于吉利汽车工业的发展,也是为了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21世纪的全球汽车行业面临巨大创新机遇,也面临来自于非汽车行业公司的挑战,各个汽车企业单打独斗很难赢得这场战争。为了主动抓住机遇,我们必须刷新思维方式,与伙伴联合,通过协同与分享来占领技术制高点。对戴姆勒的投资正是出于这种战略思考。

  当然,任何的单边想法都是不会成功的,我们的投资必须要有利于戴姆勒的发展,只有双赢的合作才有可能赢得未来。具体而言,我们会共同讨论数字技术、线上服务、新能源科技以及共享出行等方面的合作。(记者 刘乐平)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国际   |   国内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汽车   |   房产   |   教育   |   军事   |   生活   

    Copyright © 2002-2017 eastdaily.net.cn. 东方日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