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欧爱铎
几位工作人员反复强调,伯尼是百万富翁,他一定有能力毁了他们所有人,并且特意告诉克里斯,他刚刚冒充伯尼,犯了欺诈罪。
而现在唯一解救他们的方法,就是把恰好坐在天台上的伯尼推下高楼,再次伪装成意外死亡。
克里斯不同意这个疯狂的想法,众人却在讨论后决定,让克里斯把伯尼从楼顶推下去。
一个原本和这场晚宴丝毫不相关的人,被一步步推到了漩涡中心。
天台播放着慈善晚宴的祝福语:不惜一切代价(Whatever it takes)。
工作人员反复给克里斯施压。
“你要么照做,要么走!”
在灭顶的压力下,克里斯保留了最后一丝冷静,在成为杀人犯的边缘他选择了离开,“我走,我甚至愿意举着手出去。”
实验在两天内反复进行了四次,除克里斯之外,另外三名被测者都在最后关头选择了把人推下高楼。
在压力下,他们屈从了,成为了“杀人犯”。
节目一经播出,舆论哗然。有人斥责这个节目的不人性,有人怀疑节目的真实性,不愿意相信达伦·布朗在72分钟内,就能操控一个人。
这个实验的最终目的,不在于谁推了谁没推,而是让人理解,“我”是如何被被操纵的,如何任由别人来决定自身的行为。
2
团体压力下的屈从
布朗的实验中,被测者在面对身份比自己高的权威个人形象时,表现出了屈从;而另一种屈从性,则是来自团体的压力。
《社会性动物》这本书记录了很著名的阿希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在实验室中设计出了这样一种情境:你自愿在一个知觉判断的实验中当被试人,与另外四名被试人一起走进实验室。
实验者给五个人出示一条线段 x,同时出示另外三条直线 a、b、c 以作比较,让他们判断三条线段中哪一条与 x 线的长短最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