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娱乐 • 正文

都挺好?怎么可能!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欧爱铎

  都挺好?怎么可能!

  ◎俞露

  电视剧《都挺好》正在热播,由剧中原生家庭引发的重男轻女、啃老、赡养老人等现实话题,持续引发公众的讨论。关于该剧本身的争论也持续升温,到底是“现实主义”还是“网络爽文”,同时,该剧的原著作者小说家阿耐也浮出水面,从《欢乐颂》《大江大河》到《都挺好》,这个游离于主流文坛之外的作家为什么能持续产生爆款……

  在我看来,《都挺好》的成功,只因:智商占据高地,态度锋利如刃。

 

  故事讲的不过是苏家三兄妹及其小家庭,围绕成为鳏夫的父亲的赡养之争,但却仿佛潮水退去,露出了中国家庭嶙峋的真相。

  而该剧与其说是独树一帜,不如说是拨乱反正。

  在“家庭剧”被心明眼亮的群众冠以“家庭恐怖伦理剧”之前,从赵宝刚的《过把瘾》开始,中国家庭剧一向悲欢俱足,水准在线。而自从过渡到锅灶炉台、婆媳妯娌,就仿佛泥足深陷,观众群体也开始趋同——高度重叠于春节催婚人口。

  或如《红楼梦》里宝玉说,姑娘年轻时是珍珠,年纪大了就发黄成了死鱼眼珠,所谓国产家庭剧,更常见是一堆成色不同的鱼眼珠的搏斗。家庭国剧就此成为街坊话题索引,中老年妇女情商指南,可谓剧界“广场舞”。

  但平凡不等于庸俗,并且从来不等于——《都挺好》此番表现,显得深谙此道。

  播出过半,该剧评论两立:要么是大呼人间已足够不值得,不要再用剧情来蹂躏添堵;要么是义愤填膺,意欲“集资暴打苏氏父子”。但并不妨碍八成以上豆瓣网友放下身段,打出8.3高分。

  “正午”并非视该剧为守成之作,倒是一上来就杀伐决断,抛出其核心母题:中国式原生家庭及其受害者生存指南。

  原生家庭与平庸之恶

  “原生家庭”成为公号界的流行语不过是近一两年的事。

  随心理学的推广,五六年前,这个词才被引入中国。初见者对它每每都有醍醐灌顶之感,随着《都挺好》等剧的热播,这一概念正呈现自一二线向下、自年轻群体向上的普及之势。

  “原生家庭”指的是成年人独立之前,以与父母关系为核心的成长环境。它既是一个边界概念,也是每个人自我认识的一道分水岭。

  由于文化浸染,在我们的既往观念里,家庭和亲友都是约定俗成的抽象印象,主要是一些等式:譬如妈妈必等于温柔慈祥,爸爸必等于刚毅严格,兄弟手足必等于相互帮扶,所谓家,基本是一本糊涂账,同时也必等于“家和万事兴”。

  可惜没人能把美好的愿望当现实活,《都挺好》里苏明玉的原生家庭,就是替大家来露馅的。

  看清苏家,只需看清苏母——苏家的首席编剧。

  苏母出身于重男轻女家庭,长大后嫁给资质平平的苏大强,气不过也照样能过,再嫌弃也不妨碍生儿育女,同时得以另一种如愿以偿:丈夫负责做奴仆,大儿子负责争面子,二儿子负责当宠物,小女儿负责成为她发泄愤懑、报复命运的出口。

  大儿子读书肯卖房,小儿子要钱愿节衣缩食,在家世优越的媳妇面前,苏母更是一个苦心孤诣、温存绵柔的婆婆。言而总之,她绝对算标致的“含辛茹苦”。只不过,对儿子有多甘愿,对女儿就有多冷酷,足以毁灭一个人一生的招数,她都无师自通,行云流水。

  苏母告诉我们:弱者翻身,往往翻出的不是感同身受,而是变本加厉。

  一言蔽之,当年受到的苦,今天要在更弱者的身上找回来——在社会丛林里找不到,就自己建一个家庭丛林,找不到更弱的,就生一个。

  总有些人,认为自己的不快乐,要以其他人的更不快乐来买单。而他们一旦通过生育无条件获得权力,那母子或者父子关系,就是孩子们人生悲剧的第一幕。

  而苏家的原生家庭格局,就是因应着“找别人清算自己不快乐”的苏母存在的,比如其丈夫苏大强。

  常有相互厌弃的夫妇,看不见彼此其实是天作之合。作为网友要“集资暴打”的头号,苏大强在妻子过世后,表现出的自私、蛮横,和之前的窝囊、软弱,看着乍变,其实属于审时度势,耳聪目明——

  他和妻子没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不同的只是他缺乏点勇气,在夫妻的权力博弈间败下阵来,因此选了“软柿子”人设罢了。女儿被妻子欺凌,他能装聋作哑求自保,一旦翻身农奴做主人,占起子女的便宜来,一样狠辣果决、麻木无情。

  苏家夫妻膝下承欢:长子苏明哲,证明的是斯坦福也不能救智商,把书读烂也读不出一颗肉长的心。孝子牌坊要紧,哪管妻子女儿洪水滔天;次子苏明成,贴身圈养,断奶后现原形。虽尚有三分恃宠生骄的耿直不装,但那颗冰清玉洁随时找人背锅的“自尊心”,确是小心轻放易碎品。

  袍子不用华美,底下也照样都是虱子。一众网友大呼心塞,只因苏家两代让人看尽平庸之恶。只不过,人有时反感的不是天体的皇帝,而是童言无忌,说了真话。

  这句真话就是:不少家庭,都是以爱之名,行权力之实。

  家乃是权力的法外之地,所谓外刚内柔。而许多家长,正好颠倒——只因权力视力最佳,最能分辨谁好惹,谁不能。

  至于爱,苏母爱谁?她自己就头号缺爱,只是在用“爱”家人的方式,拐个弯来爱自己。苏家父子,爱谁?甚至苏明玉,又有多少能力去爱谁?

  本质上,苏家人,定速巡航,惯性行驶,顶多算相互牵制,谁爱谁,那是题外话。

  反正爱是很困难的事,之所以看起来多,只是被我们滥用了而已。

  爱还是天书奇谭,掏心掏肺,才能将将学会。而学会了,还搞不好是一根软肋,在权力原则下固若金汤的一家之主,潜意识里想的是,动什么别动感情。

  《都挺好》就是卡列班的镜子,照出许多家庭的爱无能。

  但日子还得过,结果就是你骗我我骗你然后分头行动各自骗自己,不料出了个心口合一的苏明玉,什么叫日子还得过,不过了又怎么样,又不会死,让大哥“太失望了”。

  大哥是真痴还是假傻?只不过本来以为一辈子也就演下来了,结果戏法正变得热闹,苏明玉跑上去,揭开大袍子,满满水汪汪的金鱼缸。合上,再变,尴尬了。

  权力是爱的强力除草剂,有它的地方,爱就速朽。其实不止苏明玉,大哥、二哥以及小家庭,都是受害者

  苏母打牌时兴奋过度,猝死牌桌。终其一生,都无悔过之心,想想倒真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她抛得烦恼去,苏家人继续面对问题。

  当血缘不再能名正言顺地连接一切,也就不能再施展它的淫威。那么,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在一起?

  更深刻,是否就更快乐?未必,但更自由,更值得,一定。

  这么想想,该剧倒真有些悲壮。因为都挺好,是不可能的——网上正一边倒地反对捣糨糊的“大团圆”结局。

  人生苦短,去伪存真吧。

  苏明玉们的受害者生存指南

  这并不是部纯粹的女性主义剧,因为苏明玉的原生家庭受害者指南,普遍适用。

  指南一,是认。

  但“认”却不是本能首选。

  因为面对不公,“受害者”心态才是最具诱惑力的壳,只不过代价是拿自己这条命去给别人的错误买单。至于选择妥协,就等于选择继承,意味着她就是下一个苏母。

  苏明玉能活成自带粮草和地图的一支队伍,前提是从被迫读师范后就对家庭不抱幻想。更重要的是,她愿意为独立买单。

  经济独立,精神独立,都不容易,并且常常相辅相成。

  而独立的起点,是直面惨淡的人生。

  认,最难。但苏明玉在这个字眼上既没浪费时间,也尽量少地浪费感情。

  加害者不会提供出路,否则他就不会加害你。苏明玉看清真相,并且用行动表示继续热爱生活:剔骨削肉,莲藕再塑。换来的,一是实打实的钞票傍身,二是浑身上下活成自己。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不认,是还指望对生活撒娇。

  之所以能认,三分在于不恋栈的智慧,七分在于愿战斗的勇气。

  苏明玉不是反抗者,更无需上升到女权。她只是很早就看清人必须自己给自己买单。同时看清,原生家庭的单,不该她买。

  既不要买错单,也不要不买单。这个道理,男女无差别的。

  指南二,以直报怨。

  以德报怨,则何以报德?

  以德报怨鼓励的从来不是做好人,而是大家去做伪君子。

  苏明玉以直报怨。她在苏母面前为自己仗义执言,在苏家父子的轮番道德绑架下,不自乱阵脚,该怼怼,能撕撕。另一边,谁对她好心里最分明,对上司老蒙,以德报德,忠贞不贰。

  面子和里子之间,“国产家庭恐怖伦理剧”从来眼睛不眨选面子,一言不合就打落牙齿往肚里吞,苏明玉云淡风轻,选里子。

  和合二仙,得之幸也,但若要委曲求全,求来的早已不是二仙。

  对苏明玉这一人物逻辑自洽的肯定,也造成了网上对后续她过多卷入家事,以及对各种洗白苗头的不满。因为她明明早已在狠辣的成人世界,跑成了一头善良的狼。

  善良的狼,比善良的兔子要强。前者更接近善良的真相——力量。

  在捣糨糊哲学里,我们经常分不清懦弱和善良的区别,其实很简单,懦弱只是看上去善良的自私。

  反观大哥苏明哲,做出一整套忍辱负重的技术动作,不过是和苏父一起欺负弟妹,这种期期艾艾、内心暗爽,看似以德报怨,其实是对公道二字最不负责。

  只让子女当孝子贤孙,不叫父母当佳母慈父。无源之水,哪里见过。

  中国式原生家庭,受害者甚重,弱势群体从来都是子女,但为子女们定制的紧箍咒反倒最多——这何尝不是普遍意义上的权力法则?

  寻找理由总是容易,理解苦衷也并不难,只是改变不了伤害的事实。不如九字真言:我理解,但是我不接受。

  就像苏明玉,不需惩恶扬善,只需实事求是,以直报怨。

  至于皆大欢喜,本是空穴来风,恐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挺好,不可能。

  只因社会处于集体主义向个人主义的转型阶段,而集体这个概念,并非抽象,就像“家”一样,它由一个个鲜活具体的人组成。

  照我看,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并不矛盾,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文字游戏,都绕不开那个“人”。

  每个人都把自己过好,集体没有不好的道理。

  而天下对父母最孝顺的事,也是把自己在一个人的意义上活好。因为家的本质,就是希望你活得尽量幸福的射线起点,因为家人的本质,就是最深切地盼着你活得像人的人。

  如果都不是,那还真的是“家”?

  如果都不是,家人和陌生人又有什么区别?

  如果都不是,对天下许许多多的苏明玉来说,何处是家?

  “此心安处。”

  唯有如此,也本来如此——终极指南。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国际   |   国内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汽车   |   房产   |   教育   |   军事   |   生活   

    Copyright © 2002-2017 eastdaily.net.cn. 东方日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