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铁随机与正在买书的人聊了起来,大部分人表示,如今这里的软硬件设施确实不够完善,特别是灯光昏暗,整体氛围不好。但也有少部分人表示,更看重的是书籍,买完就走,对环境要求不高。此外,据了解,云南省书刊协会年内即将在新闻路图书批发市场挂牌成立,协会成立后,在省出版局市场处的业务指导下,该市场将以协会为纽带,进一步拓展全国乃至全球的书刊出版发行渠道,对接并拓展规模化品牌出版机构、出版集团。
新闻路图书市场里文具玩具商铺
感受
阅读方式没有必要原地踏步 购书方式也就无需一成不变
是的,对于很多昆明人来说,新闻路图书市场见证着自己的成长。自从上了大学之后,已经很多年没来过这里的陈梅,因为需要买很多书便想到了新闻路市场。“原来马路两边都是批发市场,现在拆了只剩新知图书城在的这边了。不过,市场里面没啥太大的变化,甚至于N年前买书的店,老板还是那几个,很感概也很怀念!”
“还记得最里面有家云南教育出版社的店,原来上学的时候经常跟同学来这里买教辅书、试卷什么的,买的多算下来可以便宜很多。”批发市场,顾名思义靠批发走量,买的越多折扣越大。不过散买也可以,虽然折扣不大,基本也会打到8折左右,很划算。来这里买书,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好好转悠。哪怕到了现在,腾出一天的时间好好逛,还是能淘到好多书的,各家的老板都是属于那种比较和气的,买书都会买得心情听别好,陈梅说,“不过,现在关门关得比较早,5点多就基本都关门了,要去早一点。”
赵盛第一次来到这里时自己还在上高二,“当时觉得就很震撼,这是除了新华书店外,我去过的最大的一个书城。”同样,他也吐槽环境真真不咋地,大概是因为是批发市场吧。“这里的书种类又多,价格很便宜,是买书的首选之地。可是就因为种类多,所以自己也要找好半天。”
几年前,除了在新闻图书市场能淘到自己想要的书,师大背后铁路两旁贩卖旧书的摊子也是很受爱书人光顾的地方,对收藏旧书极感兴趣的李国豪便是其中之一。“旧书非常丰富,各式各样都有。”现为都市时报文化编辑的李国豪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期,难掩激动。这么多年过去了,师大旧书摊子早已不复存在,对李国豪而言,时代的变迁也悄然改变着他的购书方式。如今,他更加乐于在“孔夫子”上网购旧书了,偶尔会到潘家湾和西站的旧书市场转转。“其实在网上也能淘到昆明书店里的旧书,可以到店自取。”
看着整齐排列又优美的书籍,李国豪十分满足,这是其他方式所不能比拟的成就。尤其是一些书籍里最让人感动和深刻的部分,而这部分的记忆,不仅仅是文字,还有打开书的墨水和纸混合的味道,有指尖划过书页的感觉,有不同光线照在文字上不同的反光印记。
除了收藏旧书,阅读纸质书籍,“带着kindle就像背着一座图书馆行走一样”,李国豪同样认为,阅读方式也没有原地踏步。是的,这样看来,就像他所说的“购书方式没有一成不变”一样,图书市场或搬迁或整改也就是顺应大家需求和发展的事情。
充满创意和温情的书店成为更多人喜欢的生活方式
期待
大家希望一个书店承载的 是一个城市沉淀的人文气质和精神
没错,就算是现在,只要你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在新闻路图书市场,你都能找到你想要的书籍。但赵盛却指着有些狼藉的地面说道,这是一个比较混乱的市场,各个商户都基本一致,看不出有什么区别,特别找书只能挨家去问,没什么体验感。“不过,要是本身就喜欢随便翻看找灵感的话,来这里买书也是不错的选择。”
李国豪也告诉小铁,自己有个朋友在图书批发市场卖杂志,“以前也会经常过去看看,可是后来书籍更新有些慢,氛围也比较嘈杂”,自己也就慢慢地也就减少了去图书批发市场的次数,“相比于过去,现在年轻人可能更注重看书的氛围,而新闻路图书市场明显是缺少了大家想要的氛围。”李国豪坦言,现在早已不是以前那个在乱麻麻的市场淘书找灵感的时代了,或许可以考虑从文化创意入手,构建更加适合当代年轻人看书购书的新的文化地标。
与李国豪有着同样感受的是家就住在新闻路附近的章佳佳,一直以来,周末闲暇时候她都会逛逛图书批发市场。“可近两年来总觉得有些失望,越来越买不到我想要的书了,每次逛完都没什么收获,关键还是没什么氛围了吧。”章佳佳说自己曾到过苏州,诚心推荐大家不带任何期待去诚品书店逛逛。“对于我而言,它不是书店,而是充满着人文关怀的生活方式。在诚品看到很多亲子和谐的场景,这就是人文关怀最好的表现。”
诚品书店,它就像太平洋百货一样是个百货商场,并不靠书赚钱,只是开辟出一块空间用来卖书。对于诚品来说,它最大的价值并不是书店能赚多少钱,而是诚品品牌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再比如方所书店,同样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组合。以书店为基础,涵盖了书店、美学生活馆、咖啡店、艺廊与例外服装。一方面,它是一个家,一种知识、审美与生活的完美结合,另一方面,它是一个永恒的进行式,一个多元的发表平台。而在我们身边,同样能够找到类似诚品和方所一样的存在,比如大象书店。这里不仅有书、有咖啡、有故事,还有一群需要“留白”的人。一群生活在浮躁的世间却抱着一颗梦想之心的人汇聚在此,除了买书看书,他们还分享着生活与时间。
“但愿回到更多诗歌朗读的年代”,这句诗是一个美好的祝愿,但其实我们明白那个单纯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不在乎环境文化只要能淘到书的年代也一去不复返了。其实,城市的历史构成了城市的记忆,城市的记忆就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的地标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在老一代地标逐渐成为回忆之时,或许新地标也将在时代的潮流中以其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眼前。新旧环境交替,大家希望一个书店承载的,是一个城市沉淀的人文气质和精神。
文/马罗娜 编辑/路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