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经合组织(OECD)对40个国家的青少年的屏幕使用时间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低收入家庭的青少年更有可能用电子产品来打游戏,而高收入家庭的青少年则更有可能用它们搜寻信息,或阅读新闻,而不是用来纯娱乐。
另外,这项研究还发现,即使孩子们都能享受同等的网络条件,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依旧更可能利用网络来打游戏。
换句话说,这种电子产品使用目的的“贫富差距”很顽固。
▲参与经合组织调查的不同国家的青少年上网的目的占比。绿色表示阅读查资料,红色表示打游戏;竖杠表示低收入家庭的青少年,三角形表示高收入家庭的青少年。
其实,早在2012年经合组织就做过类似的研究。当时的发现是,在受调查的42个经合组织成员国里,低收入家庭的青少年的上网时间大于等于高收入家庭的青少年。
在包括中国上海、中国香港、中国台北在内的12个城市或国家里,低收入家庭儿童平均每个周末花在网络上的时间比高收入家庭的儿童多30分钟。
另外,通过对比网络使用目的和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PISA)的成绩,经合组织还发现,网络用途和学业成绩之间存在非常强的相关性。上网的目的是阅读或查资料的孩子的成绩比上网打游戏的孩子的好。
在网上阅读和检索信息需要阅读能力,以及分析信息来源和可靠度的批判能力,这可以解释利用网络来聊天或者玩游戏的孩子的成绩不如用上网来学习的孩子好。
经合组织评论道,“贫富家庭都能上网不代表贫富差距就消除了,”有些孩子利用网络来增长见识,磨砺自己的能力,但是家庭并不富裕的孩子却更不可能意识到网络带给他们的机会和收益,反而会沉迷于高科技对他们智力和未来的剥削。
更可悲的是,这些孩子以及他们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种网络“贫富差距”。对不当使用电子产品的危害,低收入家庭的警惕性不高。
根据2012年美国智库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一项调查,年收入不到3万美金的低收入家庭中只有39%的家庭对这个问题感到“非常担心;但是在高收入家庭中,这个比例则是60%。
怎样才能消除网络用途的“贫富差距”呢?
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给孩子断网、断电子产品。硅谷高管子女钟爱的私立学校Waldorf School of the Peninsula 几乎不让学生接触电子产品。
微软和因特尔的前董事,现任该校董事会成员的Pierre Laurent 指出,
“有些人以为,你不让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孩子就会患上某种认知残疾,但实际上硅谷的人完全不是这样想的。硅谷的这些人明白,网络世界围绕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展开。但是,你要是只是个拿着手机的4年级小学生,你是不可能接触到这些领域的。”换句话说,即使给小孩子手机也无法培养他们的“科技能力”。
如果不可避免让孩子接触网络和电子产品,经合组织的建议是,提高贫困家庭儿童的文化水平,才是减少这种贫富差距的利器,“要保证每个儿童都有一定程度的阅读能力,这比让所有孩子都能用上电子产品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