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生活 • 正文

清华大学教授孙宏斌及其团队以育人和科研做“两翼”(2)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柯基

  这些年,孙宏斌几乎没有周末和假期。心脏出了问题,只肯大年二十九申请住院,只因这样不耽误工作。当年的他在控制系统现场一去不返,女朋友险些以为他失踪;现在的他平均每天工作十二三个小时,手机半年即记录了1447条工作任务,同事和学生经常收到他深夜一两点发来的微信和邮件。

  如今,孙宏斌团队的自动电压控制系统控制了全国81%的常规水火电机组与55%的风光机组,承担了已投运的全部17条交直流特高压线路近区电网电压控制,在我国电网安全运行、节能减排和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纳等方面取得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中国电网每年损耗电量约4000亿千瓦时,相当于损失4座三峡电厂全年发电量。”孙宏斌介绍,通过自动电压控制系统,不需增加任何设备投入就能显著降低损耗,仅江苏,一年就可节电近1亿千瓦时。

  育人,“教字当头”记心间

  1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接过沉甸甸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证书,孙宏斌的报喜讯息最早发向的,是他从小到大的老师们。

  自小成长于教师之家的孙宏斌觉得,当老师、当好老师,就是他骨子里一辈子的价值追求。“光靠一个人不行,只有一代一代人成长起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实现。”

  28岁那年,学校急需补充师资,博士毕业的他毅然放弃出国和下海,留了下来。第一次站上讲台,他战战兢兢,生怕耽误了孩子们。困难不是没有,科研任务繁重,教学刚刚入门,到底该顾哪头?“张伯明教授送我4个字——‘教字当头’!”孙宏斌暗下决心,要将教书育人作为第一学术责任。

  “我喜欢讲课,一上讲台就激动。”孙宏斌说。容纳120人的阶梯教室里,孙老师总是喜欢沿着台阶走到学生们中去,一节课能走20多个来回。“虽然大汗淋漓,但效果蛮好!”他得意地笑道。

  孩子们不知道,这堂孙老师讲授了22年的课,每讲2小时,他还要备课6小时。“只有肚子里的远多于讲出来的,讲课才能生动!”孙宏斌坚信,激发孩子们的动力,比什么都重要。经过他大刀阔斧的改革,如今,《电力系统分析》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被评为“国家精品课”,孙宏斌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

  这些年,孙宏斌常常做两个梦:当学生时,常梦到铃声响了,考卷没做完;当老师后,常梦到自行车链子掉了,讲课迟到。“我骨子里就是教书育人,上课是‘天字一号任务’,魂牵梦萦!”他这样解释。

  为了讲课这个“天字一号任务”,孙宏斌不管在哪里出差,只要第二天有课,都想方设法赶回,不知多少次在深夜和凌晨赶路。2003年,母亲病危,弥留之际给他打电话,得知儿子有课,当了一辈子教师的老母亲反而安慰他先好好讲课。当孙宏斌课后火速赶回老家,母亲流着眼泪,已经说不了话了……

  即使是给本科生上的百人大课,孙宏斌也要抽时间去学生宿舍谈心,一坚持就是十几年。“在我眼中,即使成绩排名最后的学生也同样优秀。”他笑着说起一位博士生的故事,他沉迷网络,怎么“拉”回来?孙宏斌决定用激将法,把一项非常重要的科研项目交给他。结果,项目做砸了!“失败一次没关系,但我希望,不要因为同样的原因再次失败。”孙宏斌耐心引导。这回,这位学生听进去了,顺利毕业不说,工作后还获得“突出贡献奖”和“先进工作者”称号。值吗?很多人觉得投入太大。孙宏斌却反问:“项目重要,还是人重要?要允许年轻人失败,他的岁月还长着呢。”

  如今,在孙宏斌带领下,一批批的学生也成为了教授、副教授,有的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有的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有的被评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也站上了教书育人的讲台。“这就是传帮带,我们团队的传统。”孙宏斌一脸欣慰和自豪。(本报记者  张烁)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国际   |   国内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汽车   |   房产   |   教育   |   军事   |   生活   

Copyright © 2002-2017 eastdaily.net.cn. 东方日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