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书坛,名家辈出、人才聚集,为全国书坛重镇,书法家雷长安以其书法苍劲、才情多艺活跃其间,成为夺目的一员。雷长安书法初涉欧颜,继习魏碑,后法二王、米、蔡、王铎、文征明,旁及汉隶、诸体兼工。20年军旅生涯又使其书法饱含质朴之美,对传统音乐的研习精耕,也给其作品赋予了韵律抑扬顿挫的节奏之美。他潜心书写数十年,逐渐形成了自家气象。
鲜为人知的是,他还喜好水墨、精于摄影,作品常见于报端。多才多艺和善于钻研,让他的艺术人生丰富多彩。近日,华商报记者在其工作室专访了著名书画家雷长安。
华商报:你出生于渭北的贫寒乡村,成才于军营,初心不忘、锲而不舍的“钉子精神”成就了你的艺术金秋。顾视畴昔,你是如何走上热爱书法之路的?
雷长安:一个男子汉一定要有自信心。我5岁丧父,弟兄姊妹又多,不到上学年龄就跟着哥哥“蹭学”,老师教的字我都力求达到会认会写。小学时写字用的是方格纸,每周只有一张写字作业,但我总是超额完成,学期未满就把一本写光了,所写的字经常被作为范本展示于众。中学时代,我理所当然地成为义务墙报员。我喜欢书法,美术老师也喜欢我,经常给我单独辅导,并带着我为当地的工地、街道写标语。
我19岁参军,20年的军营生活,为我提供了更好的条件,由于有书法特长,我在连队办的黑板报经常被评为第一。两年后,我被提拔为干部,之后分管部队宣传文化工作。这时,我更有了用武之地,每逢大会或重大节日,巨型会标及写写画画的事几乎都交给了我。上世纪80年代初全军书法展,陕西军界书法入选的仅有我和朱满堂两人。师部和省军区经常借调我去协助做些书画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安康遭遇水灾那会儿,我为兰州军区表彰抗洪救灾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写了100多面锦旗和奖状。
20世纪80年代部队精简整编,本来部队不放我走,但因我给音乐学院帮了一段时间忙,便被该院看中了,鼓励我转业。因为我也有音乐特长,在6个厅局都愿意接收的情况下,我毅然选择了音乐学院。在当时没有电子排版的条件下,宣传栏、演出海报、大会横幅等几乎都由我承包。1996年陕西28位书画家赴京参加“京秦书画艺术周”,我也在其中。1993年经推荐参加中央电视台35周年台庆,并在梅地亚书写半月之久,于央视“神州风采”栏目专题播放。
总之,我最深的体会是天分与勤奋不可分,机会与努力不可分,上路与坚持不可分。若要笔下挥毫风云、落墨藏龙,必定是经过数度浓墨浸染的寒暑之工。
华商报:你不仅在书法上颇有建树,还是陕西省摄影及音乐家协会会员、西安音乐学院副教授,能演奏多种民族管弦乐器,竹笛、板胡、二胡、陶埙都很擅长。书画家多,但精于乐律者就很小众了,你一定在民族传统音乐与书法之间的共通之处感受颇深吧,请和读者分享一下。
雷长安:音乐与书法相辅相成。音乐是有声的书法,书法是无声的音乐。书法通过抽象的、流动的、线条之间纵横交错的搭配,以及或徐缓、或疾快、或浓郁、或枯润的运笔节奏感,使字里行间呈现疏密、虚实的变化,在宣纸上谱写出一首首风格迥异的乐曲。正如音乐通过有限的音符组合成无数优美动听的旋律一样。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书法是一种视觉艺术。音乐虽然无具体词义,但它是一种抽象的特殊“语言”,可以比某一种具体的语言更为丰富,更加具有表现性、再现性、抒情性、造型性、描绘性、象征性、模拟性、流动性等属性。而中国汉字书法艺术是展开于空间、表现为静态、诉诸视觉、既具象又抽象的线条艺术,是我国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在艺术世界中,各姊妹艺术之间先天存在内在的亲缘关系与奇妙的“异质同构”现象。
唐代张怀瓘就说过:书法是“无声之音”;明朝项穆将书法比为“如彼音乐,干戚羽旎”;清代包世臣也将其比之“如清庙之瑟,朱弦疏越”;现代郑诵先先生把书法叫做“看得见的音乐”。
在表达具体的思想、观点、情感时,音乐要借助文字的解说——歌词,书法则借助书写的内容——诗文。一个是通过笔画,一个是通过声音,殊途同归,表现着人类内在的心理体验与微妙丰富的情感色彩,让人获得艺术的、美的享受。
书法的书写速度是抑扬顿挫,而音乐是有高有低、有快有慢,书法融合了音乐的音律和旋律,就使本来呆板的一幅书法作品注入了神韵而活了起来,赋予了书法作品灵魂和生命,也将人的情感变化带进了书法作品。书法在书写时不能修改和停顿,音乐也是一样,在演唱一首歌时,如果一句歌词没有表达好是不能重新唱的。每一首乐曲和每一幅书法作品,都是个性的独立的,都投入了演唱者和书写者在那一刻的情感。
华商报:去年6月,你又接收了两名青年书法爱好者为弟子,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雷珍民闻讯题赠“尊师重道,弘德扬艺”勉励你们师徒。书到深处见文化,书到极致见修养。写字看起来是一种简单的个人书写行为,从本质上看却是在传承一种文化,启迪一种精神。你从事教育事业多年,已是桃李满天下,现在70岁了仍在传道授业,这也是对中国传统书法文化传承的另一种身体力行的解读吧?
雷长安:书法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练字本身,而是体现于对人们智能的开启,对精神世界的提升,对人生境界的塑造,以及对现实生活的终极关怀。书法中的横平竖直、上覆下载、均匀布白等,无不体现了中国的儒家哲学、中庸之道、为人之道,所谓“不偏不倚”“文质彬彬”,都对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形成非常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