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无人区拍摄,王家卫监制,新京报记者独家专访《撞死了一只羊》导演
这只“羊”最接近万玛才旦的文学气质
由王家卫监制,万玛才旦导演,藏族演员金巴、更登彭措、索朗旺姆主演的电影《撞死了一只羊》今日在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专线放映。影片讲述了司机金巴在路上遇见了一个和自己同名的杀手,两个叫金巴的人的命运便神秘地联系在一起。
该片在漫威年度大作《复仇者联盟4》上映后两天上映,足见其勇气。导演万玛才旦认为这可能是一件好事,“坦然面对吧”。与《复联4》主打情怀与特效不同,《撞死了一只羊》的亮点可能是目前市场上比较稀有的藏族题材与极致的影像语言。
《撞死了一只羊》将拍摄地搬到了海拔5500米高的可可西里无人区,用镜头记录生命个体的情感和处境。该片用4:3画幅,并且用三种色彩对应三个不同时空,关于回忆和梦境的处理让影片十分写意,这与万玛才旦和次仁罗布文学作品的创作风格十分一致。新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导演万玛才旦,为观众解码这部电影独特的电影语言。
影像
4:3的画幅和3种不同色彩制造梦幻感觉
在与摄影师吕松野商量之后,万玛才旦觉得4:3的画幅最适合影片的气质。该片改编自次仁罗布的短篇小说《杀手》和万玛才旦的短篇小说《撞死了一只羊》。两部小说与以往现实主义题材小说的创作方法不太一样,叙事文本建立在实验性的基础之上,导演希望在影像上也需要一些非常规的思维来呈现,就用了这样的画幅。
导演看中的还有这种画幅流露出的复古感觉,4:3的画幅帮导演实现了对于时代的虚化处理。“这片子虽然是在玉树拍的,但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发生在一个更广阔的藏地地域的故事,没有什么局限。”
影片涉及了三个时空:现实时空、回忆时空以及片尾的梦境,这些色彩在写剧本的时候就被决定下来了。现实部分用了彩色,回忆部分则用了黑白,而梦境则用了一种类似油画的色彩。整部片子虽然都是数码拍摄,但是导演在影像上尽可能呈现出一种胶片质感,特别是司机金巴在荒漠中开车的镜头,画面很有颗粒感。在后期调色时,导演也尽量强化这种质感,并且会根据不同场景做细微的调整。
结尾的梦境部分,虽然也是彩色,但是更加夸张艳丽,就像我们在梦中看到的色彩。并且导演还在回忆部分的黑白画面中做了很多虚化处理,比如茶馆那场戏,每次老板娘回忆杀手金巴的时候,黑白镜头都做了虚化处理,故意模糊两个人的身份。回忆部分和最后的梦境都用了一个叫Lensbaby的特殊镜头,制造一种梦幻、虚幻的感觉。
剧本
最接近文学气质的作品
不管是处女作《静静的嘛呢石》,还是之后的《寻找智美更登》《塔洛》,万玛才旦以往的作品风格都以写实为基础,但是《撞死了一只羊》却融入了大量关于回忆、梦幻的元素,风格更写意一些,很多观众认为这是导演创作风格上的一次转变。在导演看来,熟悉他小说的读者就不会产生这样的误解,这部电影与他以往创作的小说风格是一致的。万玛才旦的好友、《阿拉姜色》的导演松太加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对记者说:“这部片子可能是他以往所有的片子里面,最接近他文学气质的一部。”
其实,万玛才旦在做导演之前,就已经是位很有成就的作家。他的小说跟电影有很大的反差,小说里的个人情绪偏多。大概2000年左右,他写过一部叫《流浪歌手的梦》的小说,小说记叙了一个跟梦有关的故事:一个14岁的小男孩做了一个梦,一个跟他同龄的小女孩进入他的梦中慢慢轻唱。写这个小说时,万玛才旦看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书。所以,当他看到次仁罗布的短篇小说《杀手》时,感觉小说在叙事、意象的营造,或者托梦方式上特别亲切,“包括对复仇的处理方式也是我特别喜欢的。”万玛才旦第一直觉就是这是一个适合改编成电影的小说。
小说《杀手》的篇幅很短,想要拍成长片还要加很多内容,这时万玛才旦就想到了自己的小说《撞死了一只羊》,这两部小说有很多共同的东西,“都是发生在路上的故事,主人公都是卡车司机,故事都涉及跟宗教有关的背景,比如解脱、放下、超度等,所以就融合在一起了。”很快,剧本就写完了。
监制
王家卫都干了啥?
剧本完成后,万玛才旦参加了一些创投,2014年,《撞死了一只羊》还获得釜山电影节“APM”亚洲电影市场剧本大奖,但万玛才旦依然没有找到拍摄契机。2015年,他的另一个剧本《塔洛》立项,正好也有公司愿意投资,《塔洛》便先与观众见面。
2017年,导演王家卫的泽东公司想拍一部藏族题材电影,正好与万玛才旦结缘,《撞死了一只羊》才被“打捞”出来,王家卫担任该片的监制。在创作阶段,导演和主创去选景,根据选好的景再调整剧本,这个过程中导演会和王家卫有很多沟通,把新的剧本发给他,他也会提供一些专业上的意见。在后期剪辑阶段,导演会先剪出一个粗剪版给王家卫看,他看完觉得很好,又邀请了以往的合作伙伴,比如剪辑张叔平、配乐林强、录音杜笃之来参与电影的后期创作,为影片增色不少。
王家卫导演作为监制,可以跳出创作者的身份,站在观众的角度为影片提供一些建议。对于万玛才旦来说,影片故事很好理解,但是对于不熟悉藏族文化的观众来说,可能会有点难懂。王家卫团队就想找一个对观众有引导作用的藏族谚语或者佛语,来精确地概括某一个道理。后来剧组找了很长时间,最终找到了这句谚语:“如果我告诉你我的梦,也许你会遗忘它;如果我让你进入我的梦,那也会成为你的梦。”放在影片中,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更容易理解故事。因为电影本身与梦有关,这个谚语也是关于梦的,观众看到这个谚语就很容易代入故事氛围中。
人物
主角戴墨镜是致敬?
去年,《撞死了一只羊》在参加威尼斯电影节之前,出了一款国际版预告片,司机金巴一直戴着墨镜,茶馆老板娘看到之后说了一句台词:“你为啥总戴个墨镜?”众所周知,该片监制王家卫被影迷冠以“墨镜王”的称号,很多观众就猜测,万玛才旦是有意在电影中向王家卫导演致敬。
采访中,万玛才旦笑着说,不会因为王家卫是电影监制,就故意往这方面靠。片中,墨镜是一个很重要的道具,就像《塔洛》中塔洛的辫子一样,是他身份的一种象征。可能大家一开始只记得他有一个小辫子,到他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象征他身份的小辫子也没有了,这个道具对他命运的变化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撞死了一只羊》中,这副墨镜也起到了类似作用,司机金巴出现的时候一直戴着墨镜,最后他经历了一些事,把内心的包袱放下之后,才第一次摘下墨镜,露出笑容。这种设置在万玛才旦看来是剧情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不过,“也可以说是无意中对王导的一次致敬。”
插曲
《我的太阳》增加荒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