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柔性显示新纪元的开启,未来产业链的布局、产业上下游的协同创新能力以及科技支撑力,将决定中国能否在柔性OLED产业发展中实现从跟跑、并跑走向领跑。
就中国柔性显示技术发展趋势等问题,《中国新闻周刊》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欧阳钟灿。
中国新闻周刊:当前柔性显示处于成长期,未来三到五年的产业发展呈现什么趋势?
欧阳钟灿: 柔性AMOLED是一种新型半导体显示技术,目前正处于市场成长期,随着2017年京东方投建的第一条6代柔性生产线量产,打破了这一领域的国外垄断。
京东方在绵阳的第6代线将在年内投入运行;维信诺的柔性OLED也即将量产;华星光电的第6代柔性OLED产线也将于2019年2季度建成投产。终端厂商有了更多的选择。
但值得注意是,目前整个OLED显示技术和材料仍不成熟,OLED蓝光寿命还很低,中国在这个领域存在着很大机会,要加快突破OLED关键技术瓶颈,完善产业链配套,加快产业化步伐 。
柔性AMOLED技术的显示产品,正在向能弯曲、折叠、甚至卷曲等多样产品形态演进,在中小尺寸的应用有比较大的想象空间。目前来看,柔性屏的主流应用集中在手机、手表、电视(可卷)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同时也向其他领域渗透,比如高端车载、可折叠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等领域。
从这几年显示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半导体显示技术不断升级,全球显示技术呈现以液晶显示、柔性AMOLED显示为主,量子点、Mirco-LED等显示技术快速发展的局面。5G等新技术的不断突破及应用,8K超高清显示技术都已成为行业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柔性显示技术会迎来新的增长机遇期。
中国新闻周刊:因为关键材料、关键技术等被国外垄断,国内柔性显示领域要面临什么难题?
欧阳钟灿: 掌握自主核心技术是重中之重。目前国内AMOLED关键设备及系统化技术能提供少数后道检测和辅助设备,曝光机、蒸镀机、激光退火设备及备件基本由日本、美国等企业掌握。
中国的显示产业技术研发在液晶领域方面后来居上,但AMOLED核心技术缺乏积累,企业目前正处于项目的建设期、爬坡期,财务经营压力大,持续的高强度研发投入困难较大。材料方面,中国的显示产业属于大而不强,一些关键核心材料被国外材料供应商长期垄断和封锁,荧光材料、磷光材料、基板材料、掩膜板几乎都要依靠进口,或者存在专利问题。
从2017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国内四家具有点亮产线的面板企业研发投入共计103亿元,不足韩国三星的15%。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在OLED领域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提升核心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目前所有柔性生产大多是低温多晶硅,现在新视界尽管只有一条2代线,但是它的工艺是氧化物,而且这个氧化物可以规避日本的专利,使用新的氧化物。国内的南京熊猫电子有氧化物,京东方在合肥的10代线有氧化物,都可以分出一部分做AMOLED,这些经验值得借鉴。
中国新闻周刊:柔性显示行业的发展有赖于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效应,你认为当前应从哪些方面发力?
欧阳钟灿: 国内OLED产业起步较晚,产业链发展配套仍不完善。在OLED,特别是柔性OLED领域,中国厂商与韩国三星差距仍然很大。
但是,目前OLED显示技术和材料还没有定型,国际上还没有评出哪一个材料可以决定有机发光,中国在这个领域还有机会。
产业链的完善需要一些龙头企业与核心材料及装备供应商之间,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技术发展、成熟、迭代,提升量产能力及品质稳定性。随着近几年国内几家企业在柔性OLED领域的布局和量产线铺开,将拉动产业链的完善发展。
中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在2015年的时候全球81%的手机、90%的台式机、95%的电视都是在中国生产,这也是国内显示产业后来者居上、超越日本和中国台湾的重要优势。
柔性AMOLED领域的市场培育,需要产业链与终端厂商共同规划产品,研发屏幕自发声、屏下指纹等新技术,推进创新和市场推广。未来,全产业链的战略合作、国产配套、联合开发等多元方式,将推动中国柔性OLED产业发展。
中国新闻周刊:在你看来,柔性显示产业发展还需要哪些配套支持?
欧阳钟灿: 半导体显示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中国大陆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显示面板生产基地,改写了全球的产业格局和竞争态势。AMOLED智能手机屏是当前显示市场快速增长点之一,也是中国大陆半导体显示企业培育创新动能的主要发力点。地方政府鼓励柔性显示产线建设,有利于显示产业抢抓市场机遇、做大做强。
但另一方面,在一些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部分不具备半导体显示行业经验的企业投资建厂,有些地区甚至引进日韩淘汰的落后产线。不考虑市场需求、产业基础和配套条件贸然进入AMOLED显示领域,导致项目失败,浪费国家资源。
同时,这些行为还破坏原有的战略布局,分散了人才和设备供给,导致投资主体和区域分散,产业集聚效应减弱。
因此,建议各部委和各省市落实“窗口指导”制度,引导地方政府强化投资风险意识,依托第三方机构对重大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形成项目指导清单并定期向相关部门、地方政府、金融机构通报信息,推动产业实现“区域集聚、主体集中”的有序发展态势。
要继续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将“膜晶显”税收优惠政策向AMOLED领域倾斜,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重点扶持具有创新实力和产业优势的企业。一方面补齐短板,夯实产业基础,另一方面强化产业优势,抢占产业制高点。灵活运用税收政策,发挥关税杠杆调节作用,适时调整进出口关税税目、税率,继续落实新型显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修订进口物资及重大装备税收优惠政策目录。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支持新型显示产业发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第13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