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里的街角,走进一家小店,菜品并不多,但是老板可以根据你的要求利用现有食材做出各种美味,倾听你的故事,这是电影中的一幕。
其实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深夜食堂”。也许是在北京的簋街,或是成都的锦里、西安的回民街,也可能是在兰州的正宁路。
这里每天上演着不同的故事,也成为一座城市的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而这种夜间经济的繁荣程度其实也是一座城市经济开放度、活跃度的重要标志。
近日,上海为了推动夜间经济专门发了一个指导意见,在主要内容的第一条就是要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夜间区长”和“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制度。
“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到底是个什么官?
国是直通车 侯雨彤 制图
管什么?
根据这份《上海市商务委等九部门关于本市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提到,“夜间区长”是由各区分管区长担任,负责统筹协调夜间经济发展。
而“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则鼓励各区公开招聘具有夜间经济相关行业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主要是协助“夜间区长”工作。
如此高配置,自然绝不只是为了管小吃街那么简单。
所谓夜间经济,是指从晚7点至次日6点在城市特定地段发生的各种合法商业经营活动的总称。这其中包括了购物、文化、娱乐、餐饮等多种业态。
中国旅游研究院夜间旅游专项调查数据显示,当前九成左右游客有夜间体验的经历,2019年春节期间游客夜间消费占目的地夜间总消费近三成。
今年元宵节,故宫上演夜场灯光秀的火爆程度足以体现大家对于夜间文娱的强大需求。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曾表示,相对于白天的走马观光的景区打卡,夜晚的休闲调性更有助于游客对当地文化的感知与生活方式的体验。
实际上,不仅是上海,北京、天津、河北、南京、重庆、西安等多地此前都推出过发展夜间经济的相关政策。
比如,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在今年出台繁荣夜间经济促消费政策,鼓励重点街区及商场、超市、便利店适当延长营业时间。
天津市河东区政府发布的《河东区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到,积极推动河东区建设包括餐饮、购物、文化、休闲等高品位、高标准、上规模的专业或综合类大型夜市1至2个,至2020年初步形成规划合理、设施完善、业态多元、管理规范的夜间经济发展格局。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表示,一方面,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夜间经济所需要的各种商业,娱乐,基础设施得以逐步完善,为发展夜间经济创造了较好的硬件环境。
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在消费方面已不局限于解决温饱问题,而是希望通过消费带来更多精神层面的满足,从而获得更多幸福感。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结束白天快节奏的生活之后,需要可以有更多选择的夜间服务去放松,这就为发展夜间经济奠定了市场基础。
“夜猫子”的消费进阶
从夜间撸串、K歌、购物,到一些过去鲜有人气的文化类活动场所,比如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体育馆等在当下被开发为夜间城市中活跃的娱乐区域。
从满足基本需求,到追求精神满足,这背后不得不提到“消费升级”。
《指导意见》提出的10条措施中就包含了夜间文化的建设。“要加快各类夜间文化、旅游设施的建设。引进培育沉浸式话剧、音乐剧、歌舞剧等夜间文化艺术项目,对深夜影院、深夜书店、音乐俱乐部、驻场秀等夜间文化娱乐业态秉持包容审慎态度,并积极开发浦江夜游、博物馆夜游等多元化都市夜游项目。”
赵萍表示,从消费的对象来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升级体现在从商品消费为主,转向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双轮驱动。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服务消费占到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47.7%。这意味着,消费者将近一半的花销用在服务消费方面。
赵萍表示,从消费满足的层次而言,在供给层面,商品消费的供给能力不断提高。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已经形成世界上最全的工业部门门类,绝大多数商品属于供过于求和供求基本平衡状态。“但不容忽视的是,在服务供给领域,我国还存在很多空白,供不应求是当前问题的主要矛盾。”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早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尽管2012年-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精神消费领域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其中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等领域的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8%、11.1%和12.7%,但人均消费不及美国的6%,总量不及美国的四分之一。未来我国精神消费具有极大提升空间。
因此,赵萍认为,各地积极发展夜间经济,一方面是为了满足消费结构升级,消费者对于服务消费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从产业方面去补齐短板。在供给层面增加更多的服务供给,尤其是当前消费者需求比较迫切的文化、娱乐、旅游、购物等方面的服务,这是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选择。(张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