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经常能听到一首“歌曲”——尽管荒腔走板,刺耳跑调,但不少商家有事没事都喜欢哼两句儿,这首一流行就挨骂的歌就是“涨价之歌”。从多次涨价风波,可以总结出一条规律:起初是个别商家的“独唱”,渐而“二重唱”、“小合唱”。如果没有“指挥”,很快就会发展到“大合唱”。到了这个时候,几乎所有商家都要挤进来,脸蛋儿憋得通红,青筋暴起。然而,台下连一位热情观众也没有,即使有,也会朝这伙蹩脚演员发出不满的嘘声。
年初,随着家电原材料价格以及人力成本的上涨,一些空调品牌迫不及待地宣称“涨价”。业内人士分析说,实际上,厂商“先涨后降”的策略并没有变化,他们“喊涨”更多是为了试探消费者的心理。果然,今年三四月份,一些品牌空调提升了部分产品的价格,随着五一销售高峰期的来临,各品牌为了抢占销售市场,便开始降价放量促销。据了解,北京销售商早在春季就采购了大量空调产品。目前国美、苏宁两家家电连锁企业基本完成了采购任务,以为新一轮的空调价格战将再度上演。不想进入5月,京城连续低温降雨,往年空调销售高峰期只好向后推,这让商家苦不堪言。早知今日结果,当初何不把心态放平?
人们注意到,站在“涨价大合唱”前排的,除了某些商界领军人物,还能瞧见发达国家的身影。比如,今年粮食价格节节高涨,许多贫困国家爆发粮荒动乱。然而在全世界最富强的美国,浪费食物的情形却触目惊心。据统计,该国每年竟要糟蹋27.5%食物。也就是说,各种食物的最终归宿不是人类肠胃,而是垃圾桶。看来,在那些标榜高度文明的发达国家,普遍患上了很难治愈的“浪费病”。英国最近一项研究显示,民众购买的食物有1/3被白白丢弃。1年算下来,400万个苹果、120万条香肠、280万个番茄都进了垃圾堆。瑞典的家庭也习惯于大手大脚,购买的食物常常会丢弃1/4。面对全球粮价上涨的阵阵浪潮,富国国民不该反省吗?
近段时间以来,国内各路涨价“歌声”正由强变弱,由多声部变为稀稀拉拉的干嚎。这说明官方先后发出多道令牌平治涨价乱象的举措生效。前不久,国家发改委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对本地区所有食品制造企业、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逐个进行拉网式检查;对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禽蛋奶及其食品制成品等民众基本生活必需品进行重点检查,严查价格串通、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三类不正当价格行为。不过,官方同时表示,各级价格主管部门须把握好政策界限,严格区分成本推动正常转嫁与借机哄抬价格的界限、区分企业自主定价与串通涨价的界限、区分价格信息服务与操纵价格的界限。请放心,中国老百姓对合理涨价是怀有宽容之心的。
由于乱涨价的民愤最大,所以那些始作俑的“作曲家”一般会隐姓埋名,很少有人敢于跳出来公然高唱。但确实也有例外——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举国悲痛,各地民众纷纷伸出援救之手。然而就在成都市,由于帐篷需求量激增,商家哄抬帐篷价格的现象时有发生。当地报载,5月18日,成都市物价局对位于成都市一环路南三段16号的成都市武侯区健力体育文化用品店进行检查,查实该店销售无任何产品说明及质量保证的4~5人用的帐篷,地震前该帐篷在成都市售价为480元/顶,现标示销售价为800元/顶,构成哄抬价格的违法行为。对此,成都市物价局责令其立即整改,并依法予以罚款1万元。市民气愤地说,对发国难财的,就该罚他个倾家荡产。
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如今我们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峰峦,建议商家对“涨价歌”最好不要轻易附和。因为这种歌的“调子”太高,歌词俗不可耐,演唱效果极其糟糕。如果扰乱了市场秩序、激怒广大消费者,恐怕还会把自己的“小命”搭进去。为了吼一嗓子而送“命”——这个买卖不值。《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