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而贵”的宽带如何才能“宽而廉”?

  “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没有WiFi’,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李克强总理把这一“社会关切”带到了14日举行的一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说,“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评估,我们在世界范围内的排名在80位以后。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带宽,这方面我们的潜力很大,空间也很大。”

关于国内宽带,只有两个关键词可以形容:一是“网速慢”,二是“网费贵”。根据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的报告,我国宽带上网平均速率的世界排名在80名开外,不及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平均水平的1/10。反过来,平均一兆每秒的接入费用却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3到4倍。两相比较,差距有30到40倍。这还没考虑国民收入水平,如果考虑收入差距,我国宽带资费水平大概是欧美、日韩等国的百倍以上。

不仅如此,国内宽带还大量存在缺斤短两的现象—花了更多的钱买了更快的宽带,网速却并没有真的快起来。有关报告指出,国内超半数用户实际宽带下载速率低于运营商提供的名义宽带速率,因此国内宽带常被称作“假宽带”。《中国宽带用户调查》数据表明,4M宽带理论上应有512KB/s的网速,可实际上用户平均上网速度仅为232.7KB/s,几乎差了一半。等于是,宽带价格无形中又翻了一番。国内宽带因此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价高质次”。

2011年,由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两公司在互联网接入市场上涉嫌垄断,国家发改委曾通过央视高调宣布对其进行反垄断调查,当时央视报道的说法是,两家公司“或被处数十亿罚款”。但是后来,这起雷声很大的反垄断调查却几乎没带来几个雨点。发改委对此的解释是,调查消息引起了两家公司的高度重视,所以他们提出了中止调查的申请,也承诺进行整改。那么,4年的时间过去了,整改情况如何?垄断行为是否依旧存在?网速更快了吗?网费更低了吗?

在“互联网+”时代,宽带是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而收费昂贵无疑是一块重要的短板。宽带“窄而贵”的问题,早就是备受关注的民生关切;如今,总理公开提出要“提网速”“降网费”,既让人感到欣慰,更让人充满期待。本来,按照经济学上“规模效益”与“边际成本”的理论,市场规模越大、消费能力越强,理当服务成本越小、服务水平越高。我们拥有全球最庞大的网民群体,没理由却只能使用“窄而贵”的宽带。

话说回来,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带宽是要花钱的,而降低网费让利于民又会减少其既得利润,“提网速”“降网费”如何才能平衡?这不得不又提到那个词:反垄断。事实上,最庞大的网民用户却出现“窄而贵”的宽带,本身就不符合“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逻辑。电信巨头反垄断整改到底整改得怎样了?光是整改就可以了吗?新华社曾经有一篇报道的标题是“垄断不除,宽带只能越来越‘窄’”,这个道理在今天恐怕仍然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