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队领队讲述发现经远舰的故事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今年7月至9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在辽宁大连庄河海域开展水下考古调查工作,搜寻、发现并确认了甲午海战北洋水师沉舰——“经远舰”。这是继“致远舰”之后,我国甲午海战遗迹水下考古工作获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针对经远舰的发现过程,记者采访了大连庄河海域甲午沉舰水下考古队领队周春水,讲述经远舰的发现故事。

  周春水简介:

  1973年1月生,四川蓬安县人,1995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获学士学位,副研究馆员。现任职于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在他个人主持过的考古项目中,2012年“南澳一号”明代沉船水下考古项目获评田野考古三等奖。“致远舰调查”获评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2015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去年参与主持的“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 ”发掘,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经远舰资料:

  “经远舰”由德国伏尔铿(Vulkan)造船厂建造,1887年底作为“致远舰”的僚舰,入编北洋水师。著名将领邓世昌、林永升分别出任两舰的管带(舰长)。1894年9月,中日甲午海战在黄海北部大东沟海域爆发,北洋水师战败,共损失战舰四艘。其中“经远舰”受到四艘日舰围攻,全舰官兵不畏强敌,英勇接战,直至最终沉没。全舰仅有十六人幸存,管带林永升及二百余名官兵捐躯殉国。

  近日,考古队员在海床面以下5米处发现悬挂于舰舷外壁的木质髹金“經遠”舰名字牌,由此确证沉舰即为经远舰。遗址中还发现一块木牌,清晰书有“經遠”二字。

  自此,位于大连庄河海域的这艘沉船,被真正确证为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的沉舰“经远舰”。它从沉没到今天,已经在水下度过了124年。

  沉船具体位置 “四年前临时起意找到”

  位于大连庄河海域的这艘沉船,最早已经在四年前被准确找到。

  大连庄河海域甲午沉舰水下考古队领队周春水告诉记者,2014年夏天,在寻找致远舰的时候,同时听说在庄河海域这里有艘军舰,“我们就临时起意去看了一下,知道经远舰可能就在这边”。他回忆说,如今在进行了调查之后可以确证为“经远舰”,但是具体情况当时还不知道。

  记者了解到,在找到这艘“庄河沉船”之前,有关“经远舰”沉没的位置,在不同的文献资料中有着不同的坐标位置。“一个是日本海军战斗报告的坐标”“一个是当地县志给出的大概位置”,但坐标彼此间却相去甚远。

  一位甲午海战方面的专家透露,这艘船的具体沉船位置是当地渔民掌握的,所以要感谢这些渔民提供的帮助。“如果没有这些渔民的话,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快在海里找到这艘船的定位的。”

  他继续说,尽管当时已经发现了这艘沉船,并且有99%的可能性判断这艘沉船就是经远舰,但是当没有见到“经远”两个字时,所有专家都不敢把话说死。

  直到今年7月至9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在辽宁大连庄河海域开展水下考古调查工作,最终确认这艘沉船就是“经远舰”。

考古队领队讲述发现经远舰的故事

 

(责编:蒋帆(实习生)、牛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