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坚持气节 拄着符节牧羊

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秋,李陵带领五千兵出居延海以北,迎击匈奴,被匈奴单于以八万兵包围,李陵血战后“遂降匈奴”。而此时,苏武已经被扣留在匈奴一年有余了。

这是苏武一生中最艰难困苦的生涯。

因为过的是放逐的生活,粮食常常接济不上,苏武只好去挖野鼠的巢穴,找野鼠储藏起来的野生果实吃。但是不管怎样艰苦,他都须臾不离汉朝使者的符节,拄着符节牧羊,以至于符节上系着的耗牛尾都脱落净尽了。

就这样过了五六年,有一次,单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打猎,见苏武会编结打猎用的网,会矫正弓弩,很器重他,便供给他衣食。三年后,於靬王病危,他怕自己死后苏武又陷入以前那样艰难的处境,于是赐给苏武许多马和牲畜以及盛东西的器皿和帐篷。不想,於靬王死的当年冬天,丁令国的人盗去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再次过上了穷日子。

李陵投降之后,因为心中有愧,不敢去见老朋友苏武。直到苏武的牛羊被丁令国的人盗去之后,李陵和苏武的关系才开始出现交集。

由于知道李陵和苏武是好朋友,就使出了最后一招,派李陵来劝降苏武。李陵来到北海,摆设酒宴,宴前作乐,开始了大段劝降之辞:“如果你永远不能归汉,白白地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朝的信义又有谁知道呢?你大哥苏嘉以前做奉车都尉,跟随皇上出行,到雍城棫阳宫的时候,扶着皂上的龙辇下大殿的台阶,一不小心碰到柱了,折断了车辕,被判决为‘大不敬’的罪名,且被赐伏剑自刎,仅仅赐了二百万钱安葬。你弟弟苏孺卿跟随皇上去祭祀河东后土,宦官与驸马争船,宦官把驸马推到河里淹死后骑马逃亡,皇上诏令孺卿追捕宦官,孺卿久久追捕不到,惶恐之下只好服毒自尽。我离开氏安的时候,你母亲已经去世,我送葬到阳陵。你夫人还年轻,听说也已经改嫁了。家里只剩下的两个妹妹现在是死是活也不知道。人生如朝露,何必如此自苦呢!我刚降匈奴的时候,整天痛不欲生,几乎要发狂。加上老母亲也被囚禁起来,我比你还不愿降啊!皇上年龄越大,法令越无常,无辜的大臣被灭家的已经有几十人了,自身的安危尚不可知,你还为这样的朝廷守什么节啊!”

苏武回答说:“我苏氏父子无功无德,蒙皇上眷顾,加官进爵,肝脑涂地不能报答。今天终于有了为国家献身的机会,即使斧钺加身,汤镬极刑,我也心甘情愿。”接着,苏武又说出了国家主义的最强音:“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

当国的伦理转化为家的伦理,并且家国伦理合一的刚候,苏武的心中是快乐的,也是无所畏惧的。他心灵澄澈,像一个视唯一价值为终极价值的孩童,睁着天真的眼,直视着李陵这位心绪远远比他复杂,内心深处的伤痛无法为外人道的好朋友。

于是,李陵只能感喟了一句:“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然后洒泪而别。

苏武不需要选择,他是从一而终的人,他只需要顺从命运的安排。匈奴事件之初,苏武两次自杀,当事件平定下来后,他的心也平定了下来,他不再自杀,而是和命运融为了一体。

在背叛和守节的两极,李陵和苏武的形象对峙着,又互为补充,形成了中国史上两种最为极端的人格症,也许,只有“况味复杂”这四个字才能形容尽两人故事和两种人格症中的复杂意味:赞叹,郁闷:感慨,低回;理解不易,误解有期……

苏武坚持气节 拄着符节牧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