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人物

  【金幼云】(1919.1.11—2010.1.2)江苏南京人。回族。上海市政协原常委,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原会长。1947年起担任上海市敦化中小学(后改名为上海市回民中学)校长。1949年5月任市青联筹委会委员,协助开展上海回民青年工作。同年8月参加上海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1月,在上海回民青年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被选为筹委会主任。在担任敦化中小学校长期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稳定教工队伍、教学质量、扩大回族学生生源。1950年起当选为上海市第二、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委员,历任上海市政协第一、五届委员,市政协六至九届常委。1990年起先后担任市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会长、顾问。(市委统战部)

  【孙更舵】(1917.2—2010.1.26)上海川沙人。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1936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194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6月在上海参加国难教育社和进取社,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5月在丹阳参加江南抗日义勇军,后任新四军挺进纵队三支队军需长兼政治处总务科长、纵队税务科长,江都抗日自卫会财经委员会主任,江都县政府财政科长,泰兴县政府财政科长,江都县政府民政科长,江(都)高(邮)行署民政科科长兼司法科科长,苏中一分区专员公署财经处长,苏中行署办公厅秘书、主任秘书兼机关党支部书记。1945年10月起任苏皖边区华中银行秘书长,华中银行副行长兼华中对外贸易局副局长。1949年4月起任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军代表兼经理,上海分行副行长、党组书记兼交通银行上海分行经理。1953年11月起任上海市财经委秘书长、财贸办副主任,市人民委员会副秘书长,市房地管理局党委书记兼副局长,市粮食局党委书记、局长,市后方工作委员会(皖南“小三线”党委)副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1973年11月起任市外贸局革委会副主任、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1977年11月起任市财贸办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市出口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中国国际贸促会上海分会主任,市进出口领导小组副主任。1983年5月起任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常委会财政贸易委员会主任。1985年10月—1988年4月任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先后任第一、二届民建上海市委副主任委员。(市委组织部)

  【杨士法】(1917.11—2010.3.2)天津市人。中共上海市委原副书记,上海市原副市长,第六届市政协副主席。1936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3月在北平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后任北平大学农学院地下党支部书记。1938年7月—1940年11月任山东省临沂县委书记,鲁南特委统战部部长,鲁南四地委组织部部长。1940年12月—1941年9月在山东分局高级党校学习。1941年9月—1951年12月任鲁南三地委副书记、一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鲁中南区宣传部部长,临沂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1952年1月—1956年9月任上海沪西产业区区委书记、市委直属工委书记、市工业局党委书记兼局长,市委工业部副部长、重工业部副部长、工业生产委员会副书记、国营工业部部长、重工业部部长。1956年9月—1957年5月在中央高级党校学习。1957年5月—1958年12月任上海市委工业工作部部长、杨浦区委第一书记。1958年12月—1963年12月任上海市委常委、市委工业工作部部长,杨浦区委第一书记,市劳动工资委员会主任兼市总工会党组书记。1964年1月—1966年11月任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兼市监委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1972—1977年11月任上钢一厂党委书记,上海机电二局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上海市革委会工交组负责人。1977年11月—1979年4月任上海市科委主任、党组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1979年4月—1983年4月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副市长,市科委主任、党组书记。1983年4月—1988年4月任第六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组织部)

  【陆薇读】(1913.10.15—2010.4.30)圣名弥额尔,上海市人。中国天主教第六届爱国会顾问,上海市第一、二、三、四届天主教爱国会副主任,上海市第一、二、三届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副主任。1919—1933年先后在董家渡公教进行会小学、徐汇中学、震旦大学读书。1933年进入华商电气公司,先后任总务长、设计委员、副经理等职。1954年公私合营,在上海市电管局任职。1956年参加民主建国会,被选为民建上海市委委员。1960年起,任上海市沪南供电所副所长,以后脱产借用在上海市天主教爱国会工作,并先后担任市爱国会副主任、市教务委员会副主任。1998年起,任市天主教“两会”名誉主任。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五届上海市人大代表,第七届上海市人大常委。(市天主教爱国会)

  【嵇汝运】(1918.4—2010.5.15)上海松江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民主同盟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4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学系,1947年获中英文教基金资助赴英国留学,1950年夏于英国伯明罕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随后三年在伯明罕大学药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53年秋回国,一直在上海药物研究所从事药物研究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副所长。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80年代起,任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药学会理事、副理事长,中国药学会上海分会副理事长、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亚洲药物化学联合会执行委员。致力新药研制,领导研究成功多种有效的临床药物。在药物合成化学和药物的基础研究方面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倡导药物化学与药理学紧密结合,提倡在中国创立化学药理学。注重药物的构效关系,研究开拓药物设计新途径,在中国率先开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领域的研究。多年来承担国家“863”、“973”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重要研究项目,先后获国家和中科院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多项奖励,1999年获中国药学发展奖特别贡献奖,2006年被授予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先后担任第五、六、七届上海市政协委员,第六、七届上海市政协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第六届中央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第三届中央参议委员。(王勇艳)

  【吴浩青】(1914.4.22—2010.7.18)江苏宜兴人。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中国电化学开拓者之一,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193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1952年起任复旦大学化学系副教授,1961年任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兼系主任。1957年,筹建研究双电层结构、电极表面性质的实验室,这是中国高等院校第一个电化学实验室,成为中国电化学研究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他对电池内阻测量方法做过重要改进。对中国丰产元素锑的电化学性质做过系统研究,利用微分电容—电势曲线确定锑的零电荷电位为-0.19±0.02伏,这一结果于1963年发表在《化学学报》上,得到世界公认,并载入国外电化学专著。在高能电源锂电池的研究中提出颇有创见的嵌入反应机理,修正前人的观点并得到国际认可。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60多年,培养大批优秀教学、科研人才。(高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