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晨报》:复旦激情打造一流


东方网5月28日消息:“再给它10年,它将跻身一流”,这是91岁的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吴浩青对百岁复旦自信的愿景。昨天,复旦百年校庆日除了各界人士外,也让平日难得一见的科学家齐聚一堂———吴浩青、谷超豪、杨福家……,三位中科院院士冒雨赶到新落成的光华楼,为复旦百岁祝寿。祝福之时,如何让这所中国名校迈进世界一流也成了院士思考的问题,他们打开话闸、激情建言。目前,在中国所有的高等院校中,还没一所能够与哈佛、耶鲁、剑桥等世界名校比肩。能够跻身世界一流行列,一直是中国高校的梦想。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时,该校也曾提出再用15年圆“世界名校梦”。昨天,记者从复旦校方获悉,复旦已经在百年校庆前立下了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在今年建校100周年,完成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转型;到2010年,成为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若干学科方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此后再经过10到20年的快速发展,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谷超豪:要培养一流大师

“炉子里烧红的炭放多了,把新炭放进去就更容易烧起来。”

刚过完80大寿的谷超豪脱口而出———要培养一批一流的大师。他说,应该承认复旦与国际一流大学还是有差距的,要缩小这个差距,需注重学科建设,各学科都应该培养出一批精锐的带头人。谷超豪认为,复旦已有很多一流的设备以及一些大师,以后还需涌现出更多的大师,精良的大师队伍才能带领学子潜心科研、不断创新。

挺进“世界一流”,谷超豪认为研究生的培养还需下更大功夫。他说复旦已吸引了很多优秀的本科学生,但作为研究生的培养还需下更大工夫。他特别打了个比喻:炉子里烧红的炭放多了,把新炭放进去就更容易烧起来。

杨福家:要以学生为中心

“复旦校园里哪天像英国剑桥大学那样晚上10点钟多数学生都还在实验室中,它就已经成为一流大学了。”

曾担任复旦大学校长的杨福家院士认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在一起生活、学习,这样才称得上国际性大学。中国的“居里夫人”吴建雄曾说过“什么叫一流大学?只要在周末晚上去看看实验室里的灯火是否依旧辉煌!”杨福家对这点非常认同,他说这意味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上千名研究生时刻奋战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前沿。“复旦校园里哪天像英国剑桥大学那样晚上10点钟多数学生都还在实验室中,它就已经成为一流大学了。”

杨福家说,如何点燃学生的激情,还得琢磨如何更加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能不能以学生为中心,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所大学的质量。此外,他认为复旦大学的硬件有了很大改善,但对于科学研究,人是第一位的,应该借着硬件的改善创造更多机会让教授们相互接触,他说,学科交叉是科学发展的方向。

吴浩青:学术水平全面赶超

“在《科学》、《自然》这类国际一流学术杂志上多发表些复旦人的声音。”

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吴浩青院士自信地认为,复旦完全可以建成像哈佛一样的国际一流大学。要赶超一流,他认为复旦还需在学术水平上全面赶超,他说,哈佛每年有几百篇论文在《科学》、《自然》杂志上发表,这在一定程度证明了其学术水准的领先地位。

吴浩青还认为,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需要世界一流的大师,这能让大学在世界舞台上发出更洪亮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