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维谷 造车新势力为何仍有机遇

进退维谷 造车新势力为何仍有机遇

蔚来、小鹏、理想智造……甚至连车都没造出来的新势力试图改变汽车产业格局、颠覆百年传统,自称关注到年轻人选择的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巨大差异。也许,它们就像苹果公司那样,会重新定义一切,但其激进路线能否坚持到最后呢?

-------------------------------------------------

丰田汽车的一位技术专家曾经对笔者说,在中国以外,他从未见过或听过如此多的新兴造车公司。不知他是孤陋寡闻,还是已经洞见了其中真谛?

10月25日,已经成立15年的电动车制造商特斯拉宣布,其实现了史上第三次季度盈利。该公司CEO埃隆·马斯克认为,这是特斯拉实现年度盈利的开始。

特斯拉的股价也重新回到300美元之上,但回忆起马斯克那些自吹自擂的推文,股民们依然感觉有些忐忑。

10月31日,也是在太平洋彼岸,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电动车公司仍在不断亏损(近两年半亏损超过109亿元),这家公司的股价一直在破发和不破发之间纠结,一度跌到6美元以下。即便交易量不是那么给力,依然难掩尴尬。

然而,这家被称为“中国特斯拉”的公司,在上海举行的外资大项目签约中获得增资166.6亿元,让接下来的发展有了宝贵的资金支持。

同样,这家公司创始人“语不惊人死不休”,跟马斯克如出一辙;只是一个是发推特,另一个是口述——“我们的工厂比保时捷更好……代工是最佳的工业创新……”

然而,留给蔚来、小鹏、理想智造这些新兴企业的时间终归不多了,它们能否在盈利前让投资者和地方政府继续保持耐心?它们会是笑到最后的吗?

首先,造车新势力要与时间赛跑。虽然不少新势力匆匆赶在2018年结束前的节点,交出了自己的第一辆纯电动汽车,让“PPT造车”跨出更具实质性的步伐,但不可否认的是,接下来,这些公司还需要在与资本方的对赌中,实现量产并达到一定规模,并拥有一整套整车企业必须具备的完整流程。

当下,蔚来、小鹏等企业,还寄身于传统汽车制造商门下,似乎并不急于谋求彻底的独立,只是在质疑的声浪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做出些许承诺。但承诺不断跳票,还是会让这些企业的信誉受损——“狼来了”的故事,人们都听过。

不过,对具有超强吸金能力的新势力,如果想快速落地,它们也是能够“分分钟”兼并经营不善的传统汽车制造企业的,就像拜腾吃掉一汽夏利的子公司从而迅速落地那样,其他新创车企或多或少地与传统汽车公司存在微妙联系。

目前,中国不少汽车企业处在亏损和经营困难的境地,加上汽车行业的低迷环境,都被视为有助于造车新势力突出困局的利好因素——它们可以改变世界产业格局、颠覆百年传统汽车制造商,且关注到了年轻人选择的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巨大差异。

但是,核心问题依然存在:投资者们还能等多久?不管是已经成功上市的蔚来,还是那些远没有兑现对赌承诺的公司,紧迫感都在不断增长。

其次是与品控赛跑。在与在车企工作的朋友闲聊时,笔者听闻,新造车势力正在大批量招纳品控方面的人才。现在,街头巷尾的造车新势力产品越来越多,同样重要的问题必然随之浮现——这些只用了一两年时间研发制造出的车辆,品控如何?

这也是涉及底线的问题。世界汽车上百年的历史,就是在不断地发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度过的,如果问,老字号的汽车巨头比FF、蔚来、小鹏、威马等多了什么,那就是——该发生的问题,他们在过去100多年都经历过了。

所以,想要追赶传统制造商数十上百年的积淀,非一朝一夕可为。因此,当李斌高调发言时,人们对其底气究竟从何而来颇为好奇。这或许也是不少传统汽车制造商不急于出手,而是打算在2020年后再发力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原因。

笔者认为,不管是传统汽车制造商对造车新势力的种种质疑,还是造车新势力将自己的产品鼓吹到极致,最关键的还是产品和品牌。新造车势力并非不可能利用特殊时间节点闯进传统汽车制造商的阵营。

正所谓,现在是最好的时候,也是最坏的时候。

第三是与容错率赛跑。在传统汽车制造商意识到新势力的威胁,并开始迅速调转船头的时候,留给新兴造车公司出错的机会越来越少。蔚来突然死机、威马车辆燃烧……它们自己造成的苦果,只能自己承担。

不管是技术路线,还是体系竞争力和经营战略方向,甚至是当前的汽车市场大环境,都不再像过往20年那样,允许新创企业在快速增长的市场中犯错。

另一方面,当前汽车市场增速明显回落。对还在不断“烧钱”的新造车势力而言,这意味着机会成本越来越高,搞不好,它们的造车梦就可能成为黄粱一梦。

千亿级的资金已经投入这个领域,开弓没有回头箭。正如华人运通创始人丁磊所言,“我们不怕晚,因为现在市面上产品问题多,市场并非自己成长,而是被有形的手推着往前走,而且由于所有企业蜂拥而至,只造电动车,这条路也越走越狭隘。”

市场需要新产品,总需要创新,在商业世界里,总需要有好的公司,没有什么早和晚的分别。历经百年的汽车产业,要么发生变革,要么就走向灭亡。市场总是在的,只要有创新的产品,机会总是有的。

先有奔驰,数十年后才出现宝马;美国汽车“三巨头”诞生几十年后,才有丰田和本田,以及韩国现代汽车。如今,汽车产业正从垂直结构转化为横向结构,技术革命将带来根本性变化,这个根本性变化,实际上还没有真正地全面展开。

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方兴未艾,已对不少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摧枯拉朽地改变了产业生态。而在汽车领域,这些变革仍然是“风起于青萍之末”。

或许,正如小鹏汽车创始人预言的那样,能在中国汽车业笑到最后的车企,无论出身如何,总数用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

返回目录   下一篇

进退维谷 造车新势力为何仍有机遇

蔚来、小鹏、理想智造……甚至连车都没造出来的新势力试图改变汽车产业格局、颠覆百年传统,自称关注到年轻人选择的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巨大差异。也许,它们就像苹果公司那样,会重新定义一切,但其激进路线能否坚持到最后呢?

-------------------------------------------------

丰田汽车的一位技术专家曾经对笔者说,在中国以外,他从未见过或听过如此多的新兴造车公司。不知他是孤陋寡闻,还是已经洞见了其中真谛?

10月25日,已经成立15年的电动车制造商特斯拉宣布,其实现了史上第三次季度盈利。该公司CEO埃隆·马斯克认为,这是特斯拉实现年度盈利的开始。

特斯拉的股价也重新回到300美元之上,但回忆起马斯克那些自吹自擂的推文,股民们依然感觉有些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