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缺芯少魂”,华润要以振兴民族微电子产业为己任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到目前为止,在白色家电、黑色家电、桌面计算机、移动通讯装备、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等领域,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制造国,造就了如海尔、海信、创维、美的、格力、联想、华为等全球知名的企业品牌。与此同时, 伴随着我国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的转变,又诞生了基于电子信息技术并实现在中国市场应用创新的一批世界级知名企业,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大疆、小米、科大讯飞等。


但面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应用,我国仍然遭受着缺少核心芯片、缺少自主操作系统即所谓“缺芯少魂”的严峻局面。近段时间由中美贸易摩擦引出的一些企业“缺芯少魂”之警示,在业界和社会大众中激起了广泛讨论,这些事件凸显了当前我国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自主创新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凸显了“振芯铸魂”的战略意义。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讲到:“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一、华润在微电子领域的布局和现状


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是华润集团旗下负责微电子业务投资、发展和经营管理的高科技企业,亦是中国本土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综合性微电子企业之一,20多年来一直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百强企业之一,拥有月产21万片的6英寸晶圆生产线、月产11万片的8英寸晶圆生产线、月产70亿线的封装生产线等,为国内唯一拥有集成电路设计、掩膜制造、晶圆制造、封装制造、测试制造的齐全半导体产业链的企业。


2017年,华润微电子实现营业额58.26亿,同比增长14.3%;经营利润达到3.88亿;研发投入4.15亿,占销售比7.12%,其中制造技术研发占总研发52%;新增专利申请237项,授权专利204项,专利申请总数达2478项,授权专利1048项。华润微电子在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制造企业中名列韩国三星(中国)、韩国海力士(中国)以及上海中芯国际之后居第四位。


华润微电子在2017年取得业绩进步的同时也面临不少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


(1)相比中国半导体产业快速成长,公司尤其产品业务成长较为缓慢,缺乏驱动公司成长的引擎;


(2)公司拟定的“价值一体化产品”战略,尚没有明确的产品切入点,做强产品业务的战略企图尚未实现;


(3)目前公司下属各利润中心在按照自己的步骤分别推进,没有形成资源的整体联动,在市场竞争中协同效应不明显;


(4)管理团队中缺乏集成电路设计与功率器件业务的领军人物,技术人才主动离职率较高,人才的高度与厚度均难以支撑公司的战略发展。

二、反思:民族微电子企业是否还有突围的机会?


2014年我到华润集团工作后,就专门听取华润微电子的工作汇报,那时我为华润集团进入微电子产业已达30余年而感到“惊喜”, 同时也看到华润微电子面临的多年来大幅亏损与缺乏战略方向等严重问题。自那以后,华润集团向国资委申请将华润微电子列为集团的主营业务并获得批准、支持华润微电子到欧洲并购恩智浦公司射频业务、支持华润微电子到美国并购全球集成电路的先驱仙童半导体公司、组建华润微电子新管理团队、支持华润微电子并购中航工业集团下属的原重庆中航微电子公司、支持设立华润集团的微电子产业基金等,这一系列举措就是希望在集团十三五“双擎两翼”整体战略规划下,为华润微电子的健康发展走出一条新路,也是在探索民族微电子产业发展的成功之路。


中兴通讯事件发生后,我带队前往华润微电子重庆公司调研,再次和管理层、一线技术人员座谈交流,听取他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来一起谋划华润的下一步行动。座谈中,大家对我国民族微电子产业和华润微电子既充满信心又有些困惑,我们的优势在哪?我们是否能够赶超?我们的下一步行动怎么办等等。我这里有几点思考,和大家探讨。


(一)遵循产业发展规律、认清差距

在集成电路产业诞生60周年(1958-2018)的发展过程中,摩尔定律揭示了集成电路产业技术的迭代速度。根据摩尔定律:芯片密度每隔两年要提高一倍!对于电子整机的消费者而言,摩尔定律变成了“如果功能性能不变,电子整机产品两年后价格降低一半”。 集成电路作为工业中间品的B2B产业,与传统产业尤其是B2C产业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它追求集成电路产品的“高性价比”、而性能的提升与价格的降低均是通过高速的技术迭代与创新来实现、技术领先者形成“赢者通吃”的市场格局。也就是在这样的高速发展中,各国集成电路技术的差距越拉越大。

尽管十多年来中国微电子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这个产业的发展仍面临大量挑战: 首先是由于过去冷战时期“巴统”的出口禁止,使我国缺乏技术与产品的历史性积累并且长期以来扮演“跟随者”角色;其次以“装备、材料、技术”三个重要指标来衡量,我国微电子产业尚没有建立起完整的产业基础与工业体系;最后如果以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来论,我国微电子产业尚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研发体系与创新生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近些年来,集成电路一直以2200亿美金以上、超过石油成为中国进口商品总金额的第一位。

微电子产业是个全球化特征十分明显的产业,全球化的市场、全球化的竞争、全球化的供应链、全球化的创新生态。中国企业若想在集成电路主要领域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和时间,更需要我们客观把握全球产业的发展规律、把握技术演变的趋势、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一个市场与产品的突破口、集聚人才、长期不懈的坚持,最终实现“弯道超车”。


(二)依托中国市场的强力需求,增强项、补短板


2017年中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集成电路市场,规模达到1.3万亿元,占到全球半导体市场近50%,预计到2020年,这一份额将超过60%。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5400亿,同比增长近20%。这些数据一方面反映了我国作为世界工厂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上扮演的举足轻重地位,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由于移动互联、大数据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所释放出的对集成电路产品的强劲需求。


近年来国际上一直在讨论“摩尔定律减缓或失效”问题,尽管结论有分歧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集成电路产业已经进入“后摩尔时代”,它强调的是以满足市场多样性的需求为核心,寻求在应用端与客户端的技术创新。


基于上述两点,我认为中国微电子产业的发展机遇已经来临, 作为擅长“以市场应用和客户需求为导向、追求商业成功”的华润集团,发展微电子产业的时机也已然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