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三晋城市发展日新月异

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曾经的城中村变成了城市商圈,教育文化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幸福指数一路上扬……
  从1978年到2018年,我省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功能日渐完善。城市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境得到极大改善。40年来,全省城市市区土地面积快递扩张,2017年底达到15993平方公里,市镇人口增加到2122.98万人,是1978年的4.76倍。

  城市在扩张
  家住太原市南中街的张先生,其房子是上世纪90年代买的。由于南中环街现在地段繁华,房价一路走高,张先生被周围的亲朋好友认为是“最有眼光的人”。但张先生则认为,当时这里是荒芜一片,短短几年里,昔日的荒地滩涂化茧成蝶变为黄金宝地,最根本的原因是城市的发展速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城镇化呈现出由快而慢,再到快速和稳步发展等阶段性特征。20世纪80年代,先行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大量原本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民涌向城市,城镇化水平不断加快。90年代初期,我省人口流动成为当时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2011年以来,全省城镇化水平进入了稳步发展阶段。城镇化提高率逐年下降,呈现出稳中趋缓的发展特征。
  城市里劳动力的聚集,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2017年,全省城市市区地区生产总值6615.03亿元,比1985年的78.75亿元增加了6536.28亿元,是1985年的84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6.81亿元,比1985年的10.48亿元增加了426.33亿元,是1985年的41倍。数据的变化充分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城市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城市经济实力得到大幅提升。
  特别是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城市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升级。
  到2017年,山西省城市市区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是108.03亿元、2366.08亿元和4140.92亿元,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的结构比重为1.63%、35.77%和62.60%。城市产业结构由以工农业为主转变为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和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城市发展模式。

  便利的城市生活与百姓接轨
  2014年7月1日,我省最大的火车站——太原南站正式开门迎客。
  “现在坐火车回家很方便,从太原到运城两个小时多一点就回去了。”家住平阳景苑的许先生说,想父母了就可以任性地当天买票回家,下午再乘动车回到太原,也不会耽误第二天上班了。不仅如此,许先生每天清晨和下午都会沿着滨河公园步行上下班,因为他既可以欣赏美景,又不耽误上班。想在国外求学的孩子了,可以随时拿出手机与孩子连线。因为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提速降费的政策,让他能享受到实惠又快捷的互联网。
  大量的劳动力聚集到城市,就会对城市的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开放前,全省城市道路设施极其落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城市交通格局发生了变化。路网建设、公交发展加快,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建成了城市主干道、次干道、立交桥等现代化道路交通网络体系,城市市区实有城市道路面积、全省公路通车里程、民用机场都持续增加。以铁路、公路、民航为主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有效缓解了全省客货运运力紧张的局面,提升了我省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交通枢纽地位。
  现在城市的道路可谓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共享单车、公共自行车、公交、出租车、网约车等极大方便了城市居民的出行。2017年,全省城市私人汽车拥有量达到532.69万辆,比2004年45.82万辆增加了486.87万辆。2017年,全省城市市区实有出租汽车运营车数达到2.61万辆,比1985年的750辆增加了2.54万辆,是1985年的34.8倍。
  邮电通信业广泛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传统的寄信、发电报和电传方式,正被Email、手机等现代通信手段代替,电子商务、电子银行、网上订票、购物等服务项目无所不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城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得到集中处理,与城市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供排水、煤气热力、公共绿化、环境卫生和城市防灾等设施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城市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居住环境。截至2016年底,全省城市市区供水总量达到7.83亿吨,是1985年的3.2倍。全省城市市区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3.36万公顷,是1985年的8.3倍。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3.79万公顷,是1985年的169倍。

  生活幸福指数一路上扬
  十几年前,家住临汾的王老师来到太原,当时的她最大的梦想是在太原有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她在太原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孩子,更重要的是她跟自己爱的人有了三套住房,一套居住,其余两套出租,贴补家用。她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家人健康,孩子学业进步。
  “家”是一个亲切、温暖的字眼,在很多人眼中,住房条件的改善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40年来,我省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迅速增加,居住条件大为改善,高层住宅区、复式小楼、特色别墅比比皆是。截至2017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已达到32.40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面积是改革开放初的7.1倍。城市商品房主体地位突出。全省城市市区商品房销售面积1722.75万平方米,是1990年的440.6倍。销售总额达1126.75亿元,是1990年的456.2倍。
  居住条件的改善意味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工薪水平大幅增长。2017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132元,比1978年的301元增长了95.7倍。全省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年达到10788元,比1978年的102元增长了104.8倍。数据表明,全省城乡居民的整体生活已经摆脱了贫困,实现了由贫穷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旅游消费迅速走进居民生活,文化娱乐生活更加丰富。旅游业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型行业,2017年全省旅游总收入5360.2亿元,比1985年的0.48亿元增长了11167.1倍。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420.6万人,是2001年的1.47倍。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在地方财力不断增加的基础上,民生问题逐渐得到改善,就业岗位明显增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医疗卫生、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医疗机构增加,教学质量提高,极大地改善了居民就医难、上学难的问题。同时我省坚持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能力不断提质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