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陇西农村合作银行“陇药通”信贷助推药材产业发展(组图)

  把希望的种子播洒在田野上

  —甘肃陇西农村合作银行“陇药通”信贷助推药材产业发展纪实

药材精选现场

 

药材精选现场


药材加工现场

 

药材加工现场

黄芪规范化种植基地

 

黄芪规范化种植基地


甘草规范化种植基地

 

甘草规范化种植基地

党参规范化种植基地

 

党参规范化种植基地


柴胡规范化种植基地

 

柴胡规范化种植基地


  本报记者郧 君

  春播一粒籽,秋来满园香。农耕文化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产生活的实践总结,是华夏儿女传承至今的一种文化形态,农耕需要守望田园,更需要辛勤劳作。

  葱茏的山,清澈的水,碧绿的蔬菜,生机盎然的药苗……端午时节,无论是走进陇西县首阳山川的田间地头,还是在淙淙流水的小渠边驻足,随意见到一个农民群众,大家都会说,农合银行的惠农服务帮了百姓发展生产的大忙……

  近几年,陇西农村合作银行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本着立足“三农”、服务“三农”的宗旨,大力推进涉农信贷,把生态建设理念融入到了三农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充分发挥了农村合作银行是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为陇西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

  “陇药通”为三农“锦上添花”

  5月21日,走进陇西县首阳镇首阳村塔堡社村民杨成的家,干净整洁的院子里十分忙碌,工人们有的正在加工各种药材,有的在晾晒已经加工好的党参,正在和几位工人包装药材的主人杨成乐呵呵地说,从年初到现在我们已经加工、收购药材400多吨,活多人手紧有点忙不过来了。

  “到了夏季,药材进入生长旺季,茂丰合作社的药材长势怎么样呀?”陇西合行的董事长张国维问。

  “前几天下了一场透雨,党参和黄芪长得很欢啊!”一位村民说。

  “上周我路过你们的药材种植基地,新种的党参面积不小啊!”张国维对杨成说。

  “有了合行的帮助,我才敢扩大种植规模!”杨成一边搓着手上的泥土一边笑着回答。

  ……

  既像是邻里拉家常,又像是朋友们在寒暄。

  “如果不是陇西农村合作银行推出‘陇药通’惠农贷款,要获得融资支持,真是有点难!”茂丰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杨成动情地说,“茂丰中药材合作社在农合行申请贷款,只用了一周时间,几十万元资金就全部到账!”从他朴实的话语里,充满着对陇西农村合作银行“用创新金融服务,支持三农发展”的款款感激之情。

  去年8月,杨成投资110万元,吸纳农户二十几户申请注册成立了陇西县茂丰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到一年时间,该合作社种植经营的药材有党参、黄芪、黄芩、甘草四个种类,实现了从种植、加工到收购一条龙生产经营。仅加工和收购一项就有1000多吨,净收益达40多万元。

  “陇西合行的放贷手续简单,贷款担保方式灵活,可以担保也可以联保贷款;放款也快得很,一般三到七天款就到位。我们认为陇西合行就是我们农民自己的银行。”杨成这样告诉记者。

  杨成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已有二十几年了,一路发展起来离不开陇西合行的支持,陇西合行从最初的几百元、几万元到今天的几十万元。依照杨成目前的生产加工规模可根据农户小额信用担保贷款一次性放贷30万元。

  其实,陇西合行支持茂丰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药材规模只是“陇药通”的一个缩影。

  陇药通’是一粒种子,改变了一家药材企业的命运!”

  说这话的是陇西县首阳镇首阳村药材加工园区经营户杨小林。

  陇西县的土壤、气候、光照非常适宜种植中药材。首阳村药材加工园区的杨小林从事药材生产、加工、销售将近二十年,年销售药材300多吨,年纯收入50万元左右,去年陇西合行通过“陇药通”给杨小林贷款50万元,用于扩大规模。

  杨小林清晰地记得,去年初春,全国各地的药材订单纷至沓来,首阳村药材加工园区亟须扩大种植面积。

  然而,由于缺少抵押物,药材种植的节骨眼上“钱荒”无情袭来,“每天晕头转向地找资金,连借高利贷的念头都动过”。杨小林说。

  就在此时,陇西合行伸出了援手。采用“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陇西合行向药材经营户杨小林发放了几十万元“陇药通”贷款。

  有了这笔宝贵的资金,杨小林的年销售收入又增长了30%。

  2012年,陇西合行还帮助杨小林建了一个养殖场,以肉牛养殖为主,目前存栏牛已达30头,按照每头出栏牛500多公斤重计算,每头牛的市场价值近2万元,一年收入可达60万元。

  早在5年前,陇西合行授予杨小林“AAA级信用客户”,目前杨小林已经是该行的黄金客户,因此,陇西合行在他家里安装了“自助转账机”,并且给他开通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如今杨小林在家就可以办理转账,方便多了,事情忙完马上转账,不用排队,节省时间,办公不受任何时间限制。

  有了陇西合行的帮助,杨小林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说他要把目前已涉及的甘草、党参、黄芪三个种类进一步扩大,下一步还计划引进外地品种,比如岷县的当归,把中药材生意做大做强。

  “如今的陇西合行,不仅为三农企业‘锦上添花’,更为药材种植户‘雪中送炭。陇西县一位药材加工经销企业的经理如是说。

  陇药产业的“及时雨”

  种植中药材是陇西县近年来农产业结构调整后涌现出来的一大特色产业。陇西县生产的名贵中药材是利用首阳山川夏季凉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点,因此,陇西是西北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和交易、信息中心,素有“千年药乡”、“天下药仓”和“西部药都”之美称,目前年种植中药材30万亩,年加工转化各类中药材3.5万吨,静态仓储能力15万吨,年市场交易量20万吨,中药材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有份额达到20%以上。

  近年来,省市提出以陇西为核心打造“中国药都”和“陇药品牌”,使陇西中医药产业进入了一个迅猛的发展期,同时,资金短缺也日益成为该产业发展的瓶颈。而“陇药通”服务对象包括药材种植户、经营户和公司,基本涵盖了当地中草药生产、加工、交易等全部产业链,解决了经营户贷款难的问题,达到了政府、经营户、银行、担保公司四方互利共赢的终极目标。

  马小平是陇西县的一位普通农民,从事甘草的种植加工十几年了,年纯收入5万多元,如今安排8名村民加工甘草成品。在陇西合行的“陇药通”贷款支持下,甘草的种植加工规模日益增长,目前现货库存量超过了100多吨。

  马小平黝黑的脸膛洋溢着喜悦:“照目前的市场行情看,一年下来,保守说也能收入几十万元。”

  其实,作为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甘肃陇西农村合作银行一直以扶持本土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为己任,积极支持“三农”,助农致富。去年年底,由省联社创新研发部依托该行独立研发的、面向中药材产业的农村金融信贷产品—“陇药通”,有效解决了中医药产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切实加快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步伐。

  陇西合行的董事长张国维给记者介绍,“陇药通”信贷业务产品积极与国家级龙头企业甘肃惠森药业科技集团公司控股的甘肃惠森银担保有限公司合作,由药材交易城经营户申请贷款,担保公司以保证金账户提供最高额保证担保,并以关联公司的资产—文峰药材交易城固定资产设定最高额抵押,同时经营户以储存在关联的库存中药材向担保公司提供反担保,既解决了药材交易城经营户缺乏融资平台的问题,还为分散经营药商搭建了融资平台,促进了药材市场大规模招商引资和高效运营。

  为了解决担保难的问题,“陇药通”采取多元化的担保方式,除了与甘肃惠森银担保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还采取仓单质押、农户联保、抵押担保等多种方式,既解决了药农、药商缺少抵(质)押物的融资担保难题,又使贷款更加安全可靠。首阳镇中药材贩运加工户老程等8人还成立了联保小组,一人贷款,大家担保,有效控制和降低了信贷业务风险,方便了客户。

  随着服务功能日臻完善、结算渠道日益畅通,银行工作的高效率,已成为争夺高端客户的重要砝码。“陇药通”制定了一套特定的操作流程,以更加安全便捷的方式,提高办贷效率,节约客户的时间成本,更好地满足了从事中药材产业的小微企业贷款需求“频、急、快”需求。该县巩昌镇中药材贩运加工大户刘谋去年年底瞅准一笔生意,但手头资金紧缺,他向甘肃陇西农村合作银行提出了贷款50万元的申请。接到申请后,该行客户经理在第一时间进入调查程序并准备相关手续。第二天,该行召开贷审会通过。第三天,刘谋就拿到了贷款,这让他感动不已。该行市场发展部经理告诉记者,在市场经济“效率就是金钱”,“陇药通”从研发之初,就把提高工作效率放在首位。

  “陇药通”贷款的投放,进一步提升了陇西县药材产业化经营水平。全县通过药材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建立了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有效促进了该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陇西合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国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几年,陇西合行转变经营思路,主动调整信贷投向;着力打造和培育三农经济发展的“信贷动车”支持“三农”要求。截至2014年4月末,已在全县35个有信贷业务的营业网点全面开办,开办两年多来,累计发放“陇药通”贷款6665户116454万元,现有余额5015笔101560万元。

  “勿以客小而不为!”,张国维感慨,“支持三农不仅因为政策导向,而且也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农产业的需求就是合行的发展战略重点,破解三农融资难,才能激发高效农产业发展的活力。”

  提起陇西合行创新金融服务、支持三农发展的话题,该县一位药材种植经销经理感慨地说,陇西合行推出的“陇药通”贷款业务,可谓是扶持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及时雨”,有效地解决了特色农业园流动资金的匮乏。

  创新务实为民服务

  在我省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农产品企业期望银行融资支持的愿望尤为迫切。融资难始终困扰着“银企”双方。

  面对现状,陇西合行的创新理念,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涉农金融业务发展之路。

  在省农信社的指导下,陇西合行人从三农内涵极为丰富的文化中提炼精髓,开拓性地设立了“陇药通”这个涉农贷款品牌,持之以恒支持“三农”,服务地方经济。对于践行这项工作的陇西合行人来说,“陇药通”支农贷款的出炉并不轻松。

  张国维感慨,为了探索出一种简便有效的惠农新模式,近两年,在省农信社的正确领导下,省农村信用社创新研发部总经理杨子江多次深入陇西实地调研,设计产品的研发方案,制定产品的管理办法,经过反复的尝试和修改,首先创新研发并推出了“陇药通”、“金薯宝”等特色涉农信贷产品。陇西合行人在践行中可谓是绞尽脑汁、呕心沥血,因为这项业务在陇西合行是开天辟地、没有经验可资借鉴的。陇西合行人冒着酷暑深入到田间地头实地了解农户、药材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际情况,并与县乡、镇领导、企业负责人、农户座谈。在多方调查研究和论证探讨之下,一种“种植农户+龙头企业+农信银行”三方“三赢”的全新流程诞生了,“陇药通”成为当时全省涉农贷款的最先进模式。

  截至2014年4月末,“陇药通”已在陇西县全面开办,累计发放“陇药通”贷款9661户138210万元,实现了广大药农的全方位受益,为推动陇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陇药通”信贷业务犹如一棵健壮的幼苗,在陇西合行人的精心培育下,已逐渐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焕发出勃勃生机。

  为大力发展涉农业务,陇西合行人近年来以转变发展方式为线,带动结构调整。“如果产品不创新,涉农业务就很难得到跨越式发展!”这是陇西合行从领导到员工心里都明白的话。

  因此,近年来,陇西合行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依托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和谐文明的特色经济强县,全力打造中国药都、陇中现代物流中心和世界李氏文化中心,提升特色产业”的总体思路,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及投向,突出信贷支农重点,加大了对农业信贷的投入力度。当年累计投放各类贷款22.10亿元,有力支持了全县“三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积极发放农户春耕生产资金1.25亿元,支持农民购置化肥、籽种、农膜、农机具等农用物资的资金需求和灌溉、水利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及时解决农民群众春耕生产资金的燃眉之急。在保证春耕生产资金需求的同时,陇西合行加大了对社会事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了陇西县以中药材、洋芋、菌菜、畜牧为主的支柱产业和以马铃薯、中药材、现代商贸、化工、信息为主的特色农业、精深加工业。

  坚持走创新支农之路,积极拓展信贷支农新渠道是陇西合行人不懈的追求。因此,该行根据陇西县人民政府关于金融支持畜草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在前期推出“陇药通”信贷金融产品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适时推出了“陇畜通”信贷产品,探索出了一条“养殖户+政府+保险+银行”的信贷支持畜草产业发展新模式。截至12月末已累计发放畜草产业贷款167户3046万元。与此同时,该行努力拓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系列信贷产品,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和贷款增速较上年实现了“双提升”,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9.1亿元,占各项贷款总额的68.2%。同时,该行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工作。截至12月末,对全县17个乡镇217个行政村96462户农户,评定信用户90888户,评定面达到94.2%,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8921户,余额达到6亿元。

  为了落实便民服务,改善金融服务环境。陇西合行根据全县山区实际,在全县10个乡镇17个村社设立20家便民服务点的基础上,通过多方调研、深入摸底又设立了20家便民服务点,目前该行布放三农服务终端设立便民金融服务点40家,使全县偏远山区30多个行政村(社区)3万多群众受益。二是积极推广现代金融支付工具。大力推进网银、POS收单、手机银行和自助设备等电子银行业务。电子银行的快速发展,提高了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延伸了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功能,使广大农民充分享受到安全、便捷、丰富、高效的金融服务。

  加强企业文化提升行业形象

  近几年,陇西合行坚持内强基础,外塑形象,注重先进文化的激励引领作用,全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倾情回报社会,向岷县、漳县地震灾区捐款共计8万元,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友爱精神,加入到救灾活动中,竭尽所能捐款献爱心,为受灾群众送去温暖。三是积极组织员工参加县体育运动中心举办的以“和谐、运动、低碳、健康”为主题的“迎国庆”爬山比赛,并分别取得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切实展现了合行人积极向上、团结拼搏的良好精神风貌,丰富了员工的文化生活,振奋了员工精神,增强了企业凝聚力。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该行严格按照省联社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部署,及时召开动员大会,制定活动实施方案,订购学习资料和笔记,加强集中学习,延长学习时间,撰写学习心得,征求意见建议,领导班子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查摆问题、研究制定落实方案,确定落实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印发到各部门、基层行处进行落实和整改,同时对不符合合行发展的以前年度制订的办法制度重新进行完善修订,力求确保每一环节、每一阶段与省联社教育实践活动保持高度一致,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积极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保持清廉本色,使全行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有了新提高、作风上有了明显转变。

  陇西合行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有机结合,增强社会责任感,将“陇药通”产品作为帮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的重要工具,通过信贷支持,使贫困群众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同时将陇药通与支持“三农”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品牌效应,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转变观念,调整种植结构,参与产业经营,增加收入渠道,发展经济农业。还将陇药通与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广大农村妇女利用当地的中药材产业优势,通过陇药通融资平台,从事中药材良种培育、规模种植、精深加工、收购贩运等多种生产经营模式,自主创业,发展经济。并以“陇药通”为契机,疏通涉农企业及涉农微小企业融资渠道,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贷款难、担保难的现象。

  “陇西合行人要肩负起地方三农发展的历史使命,以更加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创新务实,为民服务”。张国维坦言,在金融竞争的时代,涉农金融服务要走专业化、精细化的新路子,着力解决农产品生产加工融资难的“瓶颈”,在服务体系、特色产品、运营模式、业务流程等方面进行持续的探索和创新。

  “在金融市场上,得三农者方能得天下。”张国维表示,“陇西合行已将服务三农业务作为全行战略转型的重点全力加以推进,这绝不是喊口号作秀,而是从银行自身需要出发的重大抉择。”

  张国维说,有突破才有发展。今年,陇西合行将继续大力推进“陇药通”等涉农个贷对陇西三农产业的贷款支持,并且还将带动陇西合行与涉农产业的各基地、各市场、各农户的合作,将陇西合行的金融服务渗透到药材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带动当地农民致富。

  事实证明,因为陇西合行管理团队以敏锐的目光,把握到三农经济蕴藏的无限商机,及时超前调整战略,转变方式,从服务机制、产品创新、风险管控等环节大胆探索,才推动和打开了一片农村金融事业的“新天地”。

  撒播希望的种子,秋来之时满园香。

  正由于“创新务实,为民服务”是陇西合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主旋律。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陇药通”之花将盛开于陇原大地!

net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