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何时会有自己的Nature?“现有情况下50年内不可能

  优质医学论文流失严重

  中国目前有5000多种学术期刊,其中医药类约为1300多种。在国内“唯SCI”的导向下,优质医学论文流失严重。

  “我们中文的期刊很多,不过论文质量确实是有所下降,因为好的论文都跑到国外去了。不是中国人想写英文论文,我们也不想写英文,因为我们的评价指标体系有问题。”

  据游苏宁所进行的相关研究显示,20世纪80年代末,北京某重点大学首开重奖SCI收录期刊文章的先河,1997年中国科学院试行国家创新工程引入SCI评价指标系统,此后国内高水平的论文开始外流。进入21世纪,随着SCI在国内受到过度膜拜,成为各种项目、人才乃至机构评价的金标准、指挥棒,优秀稿件流向国外SCI收录期刊愈加严重,中国在SCI收录期刊发表的论文中,有88%发表在国外期刊上。

  游苏宁告诉“医学界”,有人曾问他,中国何时会有自己的Nature,他的答案很悲观。

  “我跟他们说50年内不可能,起码我看不见。去年全国十大医学新闻评比,我们的顶尖医学论文都发到国外杂志上。”

  金主与冤大头

  中国正成为国外出版商的“金主”,医疗行业向国外出版商“进贡”了巨额论文版面费。

  被MEDLINE和SCI两大国际权威数据库除名的国际著名肿瘤学期刊Oncotarget,创刊于2010年,是影响因子近年来都保持在5.0以上的期刊。中国作者文章从2010年的6%暴涨到2017年的57%。2010—2017年,该刊共发表中国作者文章9997篇,占发文数的46%,刊登的论文平均收费3400美元/篇。

  除了“金主”身份之外,中国学界更多是“冤大头”的悲剧身份,在期刊业内存在并不为人所熟知的“船长”与“乘客”的故事。

  据游苏宁介绍,国内的英文版期刊都有进入国际权威数据库实现国际化传播的目标,与国外出版商合作,这方面国家也给予资金支持,业内存在“借船出海”的说法。

  游苏宁在《资深办刊人的呐喊  砥砺前行  实现科技期刊强国梦》一文中详细回顾了中国论文“借船出海”的缘由。

  “在改革开放初期,这一措施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少科技期刊学习和借鉴了国际顶尖期刊的办刊之道,得到‘船主’协助对英语论文进行修改、润色,‘乘船’进入了SCI、EI,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船长”的态度发生改变,“借船出海”弊端显露无疑。

  “以前期刊的国际交流来中国的更多是编辑学专家,现在来交流的更多是出版商,都是来推销杂志的。”游苏宁说。

  单篇高达万元的出版服务费,期刊和论文入库之后又垄断了向国内平台的转让权,以不断增长的高价卖回给中国的高校、科研机构。 有人将国外出版巨头在中国两头赚钱的买卖称为“市场经济时代的一个奇迹”。

  游苏宁向“医学界”表示,现在不少国际三流期刊混进来,借给我们的船都是破船甚至是坏船,有时可能出于某种需要,“船主”会在其认为合适的时机,巧妙地抹黑一下“乘客”,  让人有口难辩,甚至让国家形象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