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体育局、市科协、市文联7部门,共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增强教育服务能力的实施意见》,将更好地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下午放学“三点半”难题,开展课后延时服务,解决家长接送孩子困难,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回应人民群众期盼。
将坚持家长自愿选择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出台意见遵循“学校阳光服务、学生自愿选择、促进素质发展、坚持公益惠民”的原则,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好服务工作。
我市课后服务将坚持家长自愿选择,严禁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把好事做好;将创新服务方式,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将树立公益导向,合理分担成本,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将引入优秀社会资源
据了解,我市将建立学校为主体的“1+N”多方合作机制。各中小学校积极作为,加强服务队伍保障,发挥教师特长爱好,提供学生喜闻乐见的多元服务内容。
我市鼓励学校与(青)少年宫(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社区活动中心、科技馆、体育馆、图书馆等机构开展合作,支持学校动员并发挥社会专业人员、学生家长、高校优秀学生、退休教师、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民间艺人、能工巧匠、学生及社会热心人士等志愿服务力量,努力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服务,满足学生需求,确保“学生留校有陪伴,学校服务有温度”。
将建立合理财政保障机制
2019年,我市《政府工作报告》将“城区小学全面推行弹性离校服务”列为2019年全市50件民生实事之一。2017年秋季学期,赣榆城区部分小学率先尝试开展“弹性离校”服务。2018年,市教育局将“弹性离校”试点工作列入教育年度工作目标,从城区小学开始尝试开展课后延时服务。2018年末,市县城区71所小学实施了“弹性离校”课后服务,共惠及学生4.2万。
对此,我市将建立成本合理分担的财政保障机制,本着“成本合理分担、政府财政补贴”原则,可根据课后服务性质,采取财政支持、收取费用、社会捐助等方式积极筹措经费,保障课后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