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县旗山村:搬出新天地 迁出新生活 创造新经验

搬迁后的旗山村桥边组下山自然寨全貌。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然而,在独山县百泉镇旗山村,一方水土却养不起一方人。

  旗山村位于百泉镇东部,由原旗山、新力、摆独三个深度贫困村合并而成,占地面积48平方公里。村域地形多以高山峡谷为主,平均海拔在1200米左右,距县城18公里。属典型的高原冷凉气候,山区石漠化严重,生产条件落后,粮食产量低,交通不便等因素造成了该村区域性贫困,村民过着穷日子,属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地区。

  要摘穷帽改穷业、拔穷根、换新颜……出路只有一条——整村搬迁。

  如何搬?搬到哪里?搬了如何稳得住?整村搬迁的现实问题给该村带来了巨大压力。旗山村总支部书记黄永富介绍,在搬迁之初,村里许多老人思想观念落后,不同意搬出去。村支两委及驻村尖刀排经过反复研究和探索后,总结出了“五步工作法”,第一步让家中年轻人对老人做工作 ;第二步让亲戚好友做工作;第三步让邻居做工作;第四步讲授移民搬迁政策以及后续复垦复绿的好做法第五步讲述长远发展方向以及 搬出大山的好处。

独山县旗山村:搬出新天地 迁出新生活 创造新经验

鄢家山安置区。

  做通工作之后,群众纷纷签下协议,2018年11月5日,旗山村桥边组下山自然寨的218户899人率先进行整村搬迁,并成为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样板”。日前,笔者驱车前往该组看到,群山环绕下的寨子在晨雾的笼罩下显得格外静谧,每走几米,都会看到被拆除的屋基上已被复垦复绿,种上了苗木。

  据了解,“十三五”规划期间,旗山村易地扶贫搬迁545户2145人,涉及贫困户471户1847人,全村42个自然寨中整体搬迁自然寨40个,占全镇搬迁任务的80.0%,目前,全村已搬迁307户1266人已入住麻万镇鄢家山花园安置区内。

  去年10月,家住旗山村坡脚组的陆正华和村里的老老少少开始搬家,一起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这次搬迁,作为组里第一个同意搬迁的他,除了支持村里的搬迁工作外,还主动到组里的每家每户去做工作。用他的话说,要想改变现状,就得挪出穷窝。

  “只要给乡亲们讲通搬迁政策,算好搬迁账,没有谁的工作是做不通的。”陆正华还说:“你们瞧瞧,现在我们居住的环境多么漂亮,小孩上学、大人务工、老人就医、群众出行都有带来极大便利。”

  “老百姓的根就在土地上,如果把大家的土地盘活,让它产生经济效益后老百姓就非常愿意让出土地给我们打理,解决了大家的这块‘心病’之后,搬出去的群众也才能安下心来。”黄永富还告诉我们,村里通过对接林场平台公司,采取“公司+农户”方式,以土地入股发展花木(花卉)育苗场,并按收益进行分配,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可致富”的目标。

  自2017以来,旗山村把整村搬迁当作脱贫攻坚战硬仗中的硬仗来打,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聚焦深度贫困集中力量攻坚的部署,横下一条心,立下军令状,誓啃硬骨头,全力实施整村搬迁。探索出操作性较强的“六个一”工作法,即建好一个专班、开好一个会、算好一笔账、用好一批人、减少一个成本、盘活一片“三地”,有力推动了易地扶贫搬迁及拆旧复垦复绿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该村易地扶贫搬迁新经验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接下来,旗山村还将围绕稳得住、能脱贫的搬迁后续产业,因户施策,发展生产。“我们还将跟进后续产业帮扶措施,为搬出去的群众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并积极盘好‘三块地’,让贫困户到村里育苗场工作,通过不断探索搬迁群众的自我发展之路,保障搬迁群众收入,从根本上解决‘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目标。”黄永富说。(甘婷婷 石汝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