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的20周年,也是东北振兴战略实施的第15个年头。然而,这20年来,西南兴起、东北发展低迷已经成为中国区域经济格局一个最为显著的变化。
从经济数据上看,西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其经济总量已经远超东北;东北地区增长也一度陷入缓慢阶段,并出现人和财等要素大量流出、经济发展低迷的现状。
东北和西南,这两大区域曾有过紧密的联系。曾经,在东北老大哥的全力支援下,西南地区才初步建立起工业基础以及崭新的城镇体系。如今,东北老大哥的振兴之路面临坎坷,而西南小兄弟却成为冉冉升起的新星,势不可挡。大国的经济版图已经被时间改写。
东北援建重塑西南生产力布局
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三线建设,东北“竭尽全力、不计成本”内迁主要国防科技工业、重要基础工业、管理技术骨干、熟练职工队伍、科研高教机构等经济核心资源。其搬迁项目的数量、质量及其资本技术人员结构,均在其他一线内迁项目之上。
据学者统计,东北内迁和支援三线的资源居于首位,东北共计约向三线内迁企事业单位200个、人员100万、援建项目300个、调出设备3万台。【1】其中,“中国重工业摇篮”的沈阳铁西区支援力度巨大。
西南地区是东北这些核心资源的主要接收地。比如,攀枝花钢铁基地和贵州水城铁厂就是由辽宁省和鞍山钢铁公司包建的,成都飞机厂也是由沈阳飞机厂援建的,位于德阳的东方汽轮机是由哈尔滨汽轮机厂援建的。
经过10多年建设,西南地区形成了重庆特大型综合性工业基地、川东船舶工业基地、川北国防科研及电子工业基地、成都综合性工业基地、攀枝花—西昌冶金能源工业基地、贵州航空航天电子电器工业基地等。【2】
东北的援建重塑了西南地区的生产力布局。以成都为例,大批企业的调迁、兴建和投产,充实了成都工业的实力,提高了技术装备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大大增强了成都机械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和军事装备制造能力,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成都工业产品的门类因此增多,生产档次亦相应提高。
这导致了成都的工业体系和城市巨大转型,由消费型城市转变为具有现代工业体系的城市。1949年以前,成都工业总产值仅为1.08亿元,其中小手工业户占了全市工业总户数的98.8%;而到了1977年,成都全市有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4010户,实现工业总产值36.53亿元。
东北援建一方面给西南地区带来工业的突飞猛进,另一方面带来西南地区的城市兴起。
比如,在不毛之地上建起了攀枝花市,无论是城镇化率还是居民收入水平,攀枝花至今在四川都是仅次于成都,大幅领先其他地市。黑辽两省支援的德阳,城镇人口由1964年的2万余人增长至1981年年底的近10万人,成为四川省城镇人口最多的县城。
学者认为,三线建设强力开启了三线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新进程,改变了数百个三线城市城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道路,形成了国防科技工业和重工业城市超前发展的城市化新型态,强劲地推动着三线城市的“群体化”崛起,从根本上扭转了三线地区城市城镇的落后状态。【3】
西南城市群崛起
最近20年变迁下来,东北和西南板块经济已经今非昔比。
从经济数据看,从1999年到2018年,重庆、四川、云南和贵州GDP分别增长了1124%、1015%、841%和1480%。同期,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只分别增长了507%、801%和471%。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增长差距悬殊。
这种此消彼长带来一个标志性事件。2015年,西南第一大省四川超越东北第一大省辽宁,晋升全国第六位,而辽宁的经济总量全国排名随后还一路下滑,跌出全国前十,到2018年,已经跌至全国第14位。
2018年,辽宁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5315.4亿元,比上年增长5.7%;四川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678.1亿元,比上年增长8.0%。2015年时,两省只相差1400亿元,短短三年,四川GDP比辽宁多了1.5万亿元!
再看其他省份。同样是老工业基地的重庆,2018年其GDP已经突破2万亿元,日渐逼近辽宁省的规模。曾经长期落后的云南、贵州,与吉林、黑龙江的经济总量也已经相近。而且最近几年,东北经济增速持续低迷,重庆和贵州则在全国接力领跑。
就城市而言,重庆、成都、贵阳和昆明发展迅速,成为中国明星城市,长期落后的贵阳主打大数据,风生水起。而东北虽然还保有沈阳、长春和哈尔滨三个副省级城市,但是其经济总量,以及在城市竞争中的活跃度,已经不能与西南地区城市相提并论。
西南崛起成为中国区域经济一个重大现象,其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日渐上升。目前,成渝两大城市相继列入国家中心城市,成渝城市群也位列5个国家级城市群之一,而东北现在已经获批的城市群中只有哈长城市群,也只列入区域性城市群。辽宁推出的辽中南城市群还未获批。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个城市竞争国家中心城市,沈阳就是其中之一。从目前分布上来看,东北至今还没有国家中心城市。
从人口来看,作为主要劳务输出地,2000~2010年,四川常住人口共减少了288万人。但是,从2011年~2018年,四川全省常住人口共增加299.2万人,常住人口已经实现连续8年增长,平均每年增加37.4万人。而东北人口最近几年一直是净流出。
西南兴起对东北的借鉴
1999年,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4年又开启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当时预期有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的双轮驱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望形成地区协调和全面发展的新格局。但是,经过20年来发展,东北和西南成绩悬殊,西南板块高歌猛进,东北板块的作用却并不显著。
实际上,西南地区的工业体系来源于三线建设,留下东北重工业痕迹。有学者认为,从一定程度上讲,三线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实质就是“东北20世纪50年代重工业化和城市化模式”向三线的“延伸、浓缩和再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