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100年:以“青春之我”创造现代中国

  五四运动是一场刻骨铭心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节点,它影响了中国的方向和命运,它连接了中国的过去和未来。

《新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宣传倡导科学、民主和新文学,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新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宣传倡导科学、民主和新文学,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100年后的今天,“五四”二字仍能激励我们,是因为理想与信念仍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他强调,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而这无疑正是我们积极参与现代化中国建设的精神指引。

  对今天的我们来说,五四运动是一场刻骨铭心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节点,它影响了中国的方向和命运,它连接了中国的过去和未来。

  而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现代化观念,在五四运动时已初具雏形。它高扬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试图通过现代化运动来实现个人的解放、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它的根基是思想的变革,由思想变革进而促进了中国从器物到制度、从语言到文化、从经济到社会全方位的现代化变革。

  今天,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利于更清楚在未来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该珍视什么、该放弃什么,也会帮助我们以更开阔的视野,从历史和世界的维度,来审视我们对于现代化的认知,坚定对未来的信念。

  五四运动提倡人的解放、人的现代化。早在《新青年》创刊号,陈独秀就主张国民要有“独立自主之人格”。人性的解放、个性的发展,使当时的国民摆脱了“三纲五常”等传统伦理教条的束缚。改革开放40多年的经验再次证明,人的力量一旦被解放,任何社会奇迹都可能被创造

  人的现代化,意味着个体权利与责任意识的成长。权利不是谁赐予的,而是自己争取维护的;责任也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跟权利对应的。也只有越来越多的人维护权利、坚守责任,社会才会朝着民众期望的方向变革。这种由国民参与而完成的变革,更易获得民众的认同和尊崇,这是五四运动经验所证明的。当时社会风气转变得很快,与民众政治参与意识的觉醒有关,正是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才实现了中国社会向现代化的真正转向。

  五四运动更加清晰界定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背后是国家意识的现代化。现代化原本就是世界性的历史进程,发端于英国,远播北美。而国家意识的现代化,在今天意味着要让中国更深刻地融入世界,这也是改革开放经验所再度彰显的。融入世界,融入到世界文明和现代社会中,而不是“闭关锁国”另搞一套,才是历史不可逆转的大势。把中国的变化放在这种历史背景中考察,我们就不会失去方向。

  五四运动也开启了政治文明的现代化。这场由青年知识分子发起,各阶层广泛参与的、自下而上的爱国运动,让人们看到政治不只是明争暗斗、貌合神离,也可以肝胆相照、精诚合作。它让民众真正走上了共谋国是的舞台: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的家和国。

  承续五四精神,就是要让国家的现代化在不断的自觉中行进。从器物和技术层面,转到在文化深处寻求现代化之路,这是中国现代化的一次飞跃。它意味着现代化不是简单的体用问题,必须有深厚的土壤。它所呈现的文化,是以良知、自由和真实为起点的文化,是有信仰、有信念的文化,是还原历史真相、铭记苦难、尊重人性的文化。

  文化彰显的是一个国家的内在精神,而精神的形成是复杂而缓慢的,它必须时刻面对民众,它必然是自由而开放的,这样文化才能被导入“现代化”节奏。

  十九大报告提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现代化是一种历史进程,开启不易,更难言止境。

  “五四”百年,五四精神生生不息,“青春之我”在路上,现代化中国也在路上。